上海工商日报

最新工商动态,权威新闻报道

中共“圈地”运动加剧,农民权益与生存困境引发关注

editor

5 月 9, 2025

近年来,中共的“圈地”运动持续扩张,征地规模愈发庞大。浙江省政府于3月20日公布了一项名为“温州市2025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瓯海区)”的计划,涉及21个开发片区,征收面积总计达到250.0595公顷,其中近三分之一为农村集体土地。随后,辽宁鞍山市、湖北武汉市以及广州市等地也陆续发布了征地预公告,显示各级政府在土地征收上的活跃。

在这一运动中,农民的承包土地和宅基地被频繁征收,随之而来的问题层出不穷,包括农用土地的快速减少、农民失去居住权、以及生存和财产权的保障缺失等。经济学教授文贯中在接受采访时分析了该运动的几个关键问题,并指出,在集体所有制的背景下,农村土地问题始终难以根本解决。

文教授解释,农民失去宅基地所有权的原因与2020年实施的新《土地管理法》密切相关。该法案引入了“成片开发建设”模式,地方政府可以在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范围内,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他指出,原本属于农民的宅基地,如今却被视为集体财产,农民的历史权益被无情剥夺。

“宅基地理应属于农民,然而经过多次政策调整后,农民不仅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连同衍生的经济价值也随之消失。”文教授表示,农民无法自由买卖宅基地,只能在集体内部进行有限流转,甚至连贷款都因缺乏抵押物而困难重重。

此外,文教授提到,农民被迫迁入所谓的“农民新村”,失去原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尽管政策声称将保障农民利益,但实际操作中却常常与承诺背道而驰。许多农民在被迁入高楼后,面临管理费、公共设施费用等额外负担,生活水平并未提高,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问题上,新《土地管理法》允许农村集体土地通过出让和出租等方式交由外部单位使用,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困境。文教授指出,各地政府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勾结,导致农民失去了土地的控制权,补偿金额微薄,生活困境日益严重。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超过60%的失地农民生活艰难,73%的上访事件与土地征收相关。许多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无法找到新的生计,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文教授总结道,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带来的问题,使得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矛盾也愈发难以调和。当前,解决土地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重建对农民权益的尊重与保障,以实现社会公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