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中共最高法院宣布了一项重要的司法解释,决定自9月1日起,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自愿放弃社保”协议。这意味着,企业不论是书面还是口头的放弃协议均将被视为无效,企业必须补缴社保,并退还任何现金补贴。舆论对此反应强烈,许多人担忧这一政策将导致中小微企业面临激增的成本,可能引发一场倒闭潮和失业潮。
根据新规,若企业未能遵守,需补缴欠缴的社保费用,并每日承担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同时,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企业需根据工作年限支付相应的补偿。未缴工伤保险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全额承担员工的工伤赔偿。
这一政策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一位博主在热传视频中指出,已经有因社保问题而面临降薪和失业的员工出现,呼喊着“最后受伤的还是打工人”。他进一步表示,由于强制缴纳社保,许多老板选择外包项目,员工面临降薪或兼职的选择,这无疑让那些本身就处于弱势的小企业境况更加严峻。
一些自媒体分析认为,这项新规将导致企业成本大幅增长,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社保支出可能增加30%以上。此外,部分企业可能转向外包、短期合作或返聘退休人员以规避社保负担,从而减少中青年就业岗位。对于打工者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拿到现金,而不是缴纳社保。
网民们对此也纷纷发表看法,感慨未来可能面临无钱可领的局面,讨论中甚至出现“降薪和离职你选哪个”的困境。有人表示,未来市场上可能会充斥着临时工和劳务派遣公司。
对此,南卡罗莱纳大学的教授指出,中共实行强制社保的原因在于社保基金的严重不足,现阶段甚至可能无法支付现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许多小企业能够生存至今,正是因为与员工达成了不交社保的协议,但强制缴纳社保无疑会迫使企业减薪,最终可能引发更大的经济危机。
中国问题专家表示,这一政策反映了社保体系的危机。自2013年以来,社保金的收入就未能覆盖支出,尽管曾依赖国家财政补贴维持运转,但如今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断交社保,造成的亏空愈发严重。
根据2019年的预测,到2028年,养老金结余可能首次出现负数,2035年养老金甚至有可能耗尽。最新的官方预算数据显示,2024年社保基金收入虽然预计增长,但支出增幅更大,首次出现现金流赤字。为缓解社保资金压力,北京已开始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计划到2040年,男性法定退休年龄将推迟至63岁,女性也将同步延后。
专家指出,尽管退休年龄在延后,但公众对未来社保能否维持的信心正逐渐减弱,导致大家不愿意缴纳社保。企业也会因此尽量减少用人,甚至裁员。官方的强制政策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经济恶化,最终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