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日报

最新工商动态,权威新闻报道

中共政协委员提议将法定婚龄下调至18岁,激起激烈争议

editor

2 月 25, 2025

在中国,长期以来的“一胎化”政策和对“晚婚晚育”的提倡已严重扭曲了人口结构,导致出生率急剧下降。然而,随着人口问题日益严峻,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如今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向,开始鼓励民众早生多育。

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前夕,中共政协委员陈松蹊提出了一项引发广泛讨论的提案,建议将法定婚龄下调至18岁,以期“释放生育潜能”。这一提案意味着,仍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也将有机会“早婚早育”,引起诸多争议。

陈松蹊在提案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低迷,2022年至2024年间年均出生人口仅维持在900万左右。出生人数的骤减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人口减少,从而影响国家的生产和消费能力,最终影响整体经济增长。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提案建议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取消现行对家庭生育数量的限制,允许家庭生育更多子女。目前,法律规定一对夫妻最多可以生育三个孩子。此外,陈松蹊的提案还主张将法定婚龄下调至18岁,旨在扩大生育人口基础。根据中国的法律,男性现行法定结婚年龄为22岁,女性为20岁。

这一提案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对此表示反对,有人指出,18岁仍处于青少年阶段,许多年轻人尚未成熟,结婚生育将对他们的未来造成不良影响。一些评论甚至质疑专家的建议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深刻理解,认为要提高生育率,必须先解决医疗、教育和养老等民生问题,让年轻人无后顾之忧。

此外,陈松蹊并非唯一提出此类建议的政协委员。去年“两会”期间,另一位政协委员甘华田也曾提议将法定婚龄下调至18岁,并主张全面放开生育限制,保障非婚生子女的权益。

随着中国人口逐年减少,尤其是在疫情后,人口已进入负增长阶段,2022年减少85万人,2023年进一步萎缩208万。出生人口也呈现下降趋势,从2012年的1635万人降至2024年的952万人,造成出生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和生育率下降。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危机,中共当局推出了一系列“催生”政策,包括推广三孩政策和放宽未婚生育限制。此外,各地的生育补贴政策也层出不穷,但现状显示,许多家庭甚至连第一个孩子都不愿意生,如何期待后续的生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