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再度引发争议,北京市体育局被曝向「归化运动员」谷爱凌和朱易提供 4814.8万元 训练经费,企图在2026年米兰冬奥夺金,延续所谓「体育强国」的政治叙事。然而,这笔巨额经费来自纳税人,且全额由财政支付,与民生需求无关,让民众不满声浪四起。
消息曝光后,北京当局迅速删除相关文件,但这场豪掷巨资的政治作秀,已让外界再次看清中国体育的「金牌至上」思维,以及其背后的政治操作。
「举国体制」砸钱买荣耀,体育变政治任务
中共一直将体育视为「国家形象工程」,将奥运金牌视为政绩的一部分,如今更不惜豪掷 近5000万元 供养两名外籍华裔运动员——谷爱凌与朱易。
北京市体育局的财政预算显示,这笔经费属于「优秀运动员训练比赛保障经费」,明确写道:「我中心与谷爱凌、朱易签署《运动员服务协议》,将代表北京参加各项赛事,力争入围2026年冬奥会并取得优异成绩。」这等于是将体育赛事变成「国家政治工程」,试图藉由金牌制造「强国形象」,掩饰中国经济下行、内政危机的现实。

事实上,这样的操作模式早已见怪不怪。自2008年北京奥运以来,中共对金牌的执念愈发明显,不仅强行改变归化运动员的国籍,更投入大笔公帑供其训练,而真正的中国本土运动员,反而难以获得足够资源。
民怨沸腾!当局急删文件,舆论全面封杀
这笔天价支出曝光后,迅速引发舆论哗然,许多中国网民不满:「经济不景气,百姓生活困难,却要拿钱砸外国运动员?」、「国内那么多苦练多年的选手,却被这些有钱有背景的华裔取代,公平何在?」
然而,与其回应民间质疑,北京当局选择直接封杀言论。北京市体育局迅速删除了与谷爱凌、朱易相关的财政预算内容,而中国主要媒体如《腾讯》、《网易》等,也同步将相关报导「404」。这一举动不仅无法平息舆论,反而让外界更加确信,中共此举正是一场政治表演。
「爱国」只是口号?谷爱凌、朱易左右逢源
谷爱凌与朱易被中共包装成「爱国榜样」,但两人却始终回避国籍问题,且在美中之间左右逢源。
谷爱凌 曾表示:「当我在美国时,我就是美国人;当我在中国时,我就是中国人。」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使外界怀疑她的真实立场,究竟是爱国,还是纯粹为了中国的高额补助、代言收入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