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地方政府多年来累积的巨额债务成为其财政体系的一大隐患。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共财政部近日宣布成立新的“债务管理司”,旨在加强对债务的监测和监管,以防范隐性债务风险。然而,专家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一举措不过是一场政治闹剧。
根据中共媒体的报道,新成立的债务管理司下设多个部门,包括综合处、中央债务处以及地方债务管理处等。该司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并实施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及政策,编制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余额限额计划,并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监测与监管。
债务管理司由李大伟担任司长,曲富国和赵则永为副司长。李大伟曾在财政部担任多个重要职务,拥有丰富的债务管理经验。
中共政府在2024年推出了一项10万亿元人民币的化债方案,以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试图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出现。然而,今年9月,财政部长蓝佛安透露,截至2024年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达到10.5万亿元。这一数据引发了外界的关注与质疑,因为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在法定债务限额之外,通过财政资金偿还或违法担保等方式借入的资金。
外界普遍认为,中共的数据显示可能存在隐瞒,某些媒体甚至预测地方隐性债务可能高达60万亿元。蓝佛安进一步指出,截至2024年,政府的全口径债务总额已达到92.6万亿元,其中包括国债34.6万亿元和地方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中国问题专家章天亮在节目中表示,官方数据掩盖了更深层的结构性问题。他指出,2024年全国财政收入为23.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为10.1万亿元,而地方财政收入为13.3万亿元。中央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地方的税收,但在财政转移支付中,大量资金又被重新分配给贫困地区。2024年中央向地方的转移支付总额达10.2万亿元,反映出中央财政的收入完全用于转移支付,甚至出现了资金短缺的情况。
此外,专家王赫在分析中指出,自2020年起,中国地方财力逐渐减弱,债务率快速上升,2022年已达到332%的水平,重庆、天津和贵州等地的债务率更是高达600%以上。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表示,财政部新设立的债务管理司显示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严重性。尽管中共试图推出各种化债方案以应对这一危机,实际效果却微乎其微。整个化债过程不仅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博弈,更是内部斗争的体现,债务危机既可能导致恒大的崩溃,也可能威胁到中共政权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