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日报

最新工商动态,权威新闻报道

中共高层重申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背后的深意

editor

3 月 4, 2025

近期,中共喉舌新华网在头版刊登了一篇关于习近平对民营企业支持的专题文章,标题为《“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习近平关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纪实》。文章回顾了习近平自2007年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以来的多次活动,包括他在2016年会见全国政协委员时,表达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今年2月17日,习近平召开了一次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重申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立场。

尽管如此,自2012年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经济逐渐显现出“国进民退”的趋势,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上升,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却愈发严峻。2018年,社会上关于“民营经济离场论”和“新公私合营论”的讨论引发了广泛争议,许多知名民营企业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打压。例如,2023年7月,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集团被罚款超过70亿元,而知名企业家孙大午因“妨害公务”等罪名被判入狱18年。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报告》,该季度的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9,低于景气临界值100,表明中小企业整体景气度不足。在当前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官方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超过50%的税收、60%的国内生产总值、70%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

那么,为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官媒会强调习“一贯支持”民营企业?自由亚洲电台的报道指出,习近平的反复表态背后,是复杂的国内外压力。支持民营企业不仅是为了维持经济长远规划,更是为了稳定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局势。此外,国际压力也在加剧,尤其是美国即将实行的新一轮关税措施。

新华社的文章坦言,中国经济正处于“迎难而上、乘风破浪的关键时期”,但在“国进民退”的背景下,如何保障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过去十几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承受了巨大的“委屈”。自2012年起,民营企业和企业主屡屡成为政策靶子,受到诸多限制,从“扫黄”“净网”到限制“资本无序扩张”,再到“房住不炒”等政策的实施,民营经济的污名化与“国进民退”的政治趋势交织在一起。

在2·17会议上,习近平的讲话中强调责任不在于他,主政者似乎不愿承认民营经济困境的根源在于其领导的政策和方向错误。同时,中共对民营企业家的不信任也日益加深,他们担心企业家可能的政治觉醒以及寻求组织化的努力,因此采取了强硬的清洗行动。

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融资困难,国有企业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支持,而民营企业却难以获得低成本的融资。此外,官方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令民营企业倍感压力,频繁的监管政策变动使得一些行业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互联网、教育和科技等领域。

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阿里巴巴与腾讯等公司的业务受到限制,阿里巴巴的蚂蚁集团在2020年IPO被叫停并要求整改。教育行业也因“双减”政策遭受重创,制造及外贸企业则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全球贸易摩擦的双重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民营企业的发展亟需政策的支持和稳定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