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共政权在全球舞台上的扩张野心愈加明显,习近平以“领导”的名义,实际则在追求霸权。外界观察者,包括许多西方民主人士,认为习近平的独裁地位在中共的高度集中政治体系中是不可动摇的,但习近平本人却对自己的权力充满不安。这种不安全感反过来又驱动了他的野心,使他在国内外不断扩张自己的权力。
习近平的不安全感体现在一系列政策之中,包括在党内推崇个人崇拜,强化自己对各安全机构的控制,实施大规模的技术和人力监控,彻底摧毁香港的民主力量,并将任何内部分歧视为外部势力的操控。此外,他对来自国外的批评表现出极度敏感,甚至展开了一项全球性的经济间谍和霸凌计划。
他对失去权力的恐惧,促使习近平和其核心团队不断研究其他一党专制政权的覆灭案例,如伊拉克和利比亚,尤其是1991年苏联的崩溃。习近平从苏联解体中吸取的教训是,必须绝对控制军队。与之对比,1989年的“六四”事件中,中共军队积极镇压了民主运动,确保了中共的统治地位。
这种近乎偏执的不安全感驱使习近平通过清洗和思想灌输来确保军队的忠诚。他任命或更换军队高层领导,并要求部队将20%至40%的时间用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学习,其中包括对他的美化。正如毛泽东所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因此,习近平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军队对他的绝对忠诚。
从这些控制手段来看,习近平似乎将军队的主要任务视为保卫自己的政权,而非对外作战。每灌输一个小时的思想,都是在减少训练的时间。虽然这种思维模式在陆军中有其合理性,但这也适用于中共的所有军种,实际上,海军和空军并不适合对抗国内无武装的抗议者。
因此,习近平对军队的控制意味着他希望在动用军队作战时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无需向其他军官寻求意见或担心军队的忠诚度。这也意味着,只有习近平才能决定是否动用军事力量来实现他的野心,而他将独自承担这些决策可能带来的政治后果。
在这些决策中,最重要的就是是否使用武力将台湾纳入中共的统治之下,这是自毛泽东以来历任党魁未能实现的核心目标。若能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将获得几乎神话般的地位。是否会因此冒险动用军事力量,是评估中美之间可能发生实质性冲突的关键因素。中共的理想是,首先不费一枪一弹地吞并台湾;其次,若必须动用军队则希望能够征服台湾,同时阻止美国的军事干预;最后,才是在无奈情况下与美军直接交战。
在中国经济明显减速之前,战争的可能性较小。习近平设定了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表,计划在2035年前完成中共军队的现代化。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生产过剩、需求疲软和人口减少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习近平的计划遭遇了重大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相对于美国的地位也在不断削弱。在缺乏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习近平将愈发依赖民族主义和抵御外部威胁来维持政权的合法性。这一切都促使他可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更为激进的行动。
因此,当习近平愈发可能在台海问题上诉诸军事手段时,美国及其盟友的领导人不再能够像以前一样假设自己拥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