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全球经济格局中,稀土元素的战略重要性愈发显著。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通过对稀土资源的控制来施加经济压力,然而,西方国家正在全力以赴地寻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努力发展自主的稀土生产能力。
自2023年4月,中国开始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全球制造业随即进入警戒状态。例如,福特汽车因稀土短缺而不得不暂停芝加哥工厂的一周生产。虽然北京后来同意恢复向美国出口稀土矿物及磁铁,但供应链中断的风险仍然令人担忧。
为应对北京的资源垄断,西方国家纷纷采取积极措施。据《经济学人》报道,华盛顿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专家指出,美国正在进行“全政府的努力”以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位于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场自2018年恢复运营,去年成功生产了4万7000吨轻稀土氧化物,未来目标是到2030年将产量提升至6万吨。美国国防部已承诺为其提供高于中国出口限制前的最低价格保障。
在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在西澳州的威尔德山稀土矿的运营也在加速推进。该公司在美日政府的支持下,于5月在马来西亚开始生产重稀土,成为中国以外首个实现商业化生产重稀土的企业。莱纳斯近期宣布,该公司在马来西亚的新工厂已经开始生产氧化镝(dysprosium oxide),并计划在6月推出另一种稀土元素铽(terbium),这两种元素在市场上非常抢手。
为进一步削弱中国在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美国也与莱纳斯签订了一份价值2.58亿美元的合同,计划在德克萨斯州建立一座新炼制厂。同时,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向伊卢卡资源公司提供16.5亿澳元的贷款,以支持其稀土精炼厂的建设,旨在打破中国的长期垄断。
伊卢卡资源公司在过去数十年里专注于锆石和二氧化钛的开采,而其矿砂的副产品中恰好包含了镝和铽。尽管新精炼厂的建设需要两年的时间,但公司主管麦格拉斯表示,这一项目为寻求中国以外选择的行业提供了新机遇。
与此同时,欧盟也在积极支持非洲的马拉威和南非的稀土项目,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个相关项目正在规划中,尽管大部分计划预计要在数年后才能启动。
稀土元素,通常指17种金属,虽然在地球上并不稀有,但由于其分离和提炼过程复杂,导致全球稀土开采和精炼的重心逐渐向中国集中。1990年代,欧洲,尤其是法国,曾拥有相当规模的稀土产业,但如今,全球超过一半的稀土开采和近90%的精炼作业都在中国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正加紧努力,争取在这一关键领域实现自主生产,确保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