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免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世卫组织呼吁关注疫苗安全

editor

4 月 29, 2025

在即将到来的世界免疫周(4月24日至30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联合发出警告,指出全球免疫工作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胁。这些机构强调,疫苗接种所取得的成果正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错误信息、人口增长、人道主义危机以及资金削减,这些都使得数百万人面临健康风险。

世卫组织在其官网上指出,世界免疫周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免疫服务,我们可以做到”,旨在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疫苗接种,以保护他们免受疾病的侵害。然而,仅在十天前,世卫组织刚刚宣布达成一项历史性协议,明确表示在未来的疫情中,不会强制接种疫苗,各国在公共卫生事务中的决策将保留自主权。

尽管疫苗接种被视为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但专家指出,疫苗并非万能。美国病毒学专家林晓旭博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疫苗并不一定能有效减少感染风险。他强调,疫苗的作用是被动的,可能无法降低环境中病原体的数量,且在某些情况下,病原体可能会出现免疫逃逸现象。

此外,疫苗的质量问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林晓旭提到,若疫苗研发过程匆忙,尤其是涉及新技术而未经过充分的安全认证,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的发生。他强调,不能因疫情紧迫而仓促推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疫苗,这正是新冠疫情期间国际社会应吸取的教训。

关于中国的疫苗质量问题,外界的担忧日益加剧。一位大陆艺术家表示,许多年轻人和中年人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了非正常死亡,公众普遍认为与疫苗有关。他还提到,在疫情期间,一些医院将生理盐水冒充疫苗,这种情形如今看来似乎是在“积德”。

林晓旭还提到,公权力的介入使得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受到政府的强力主导,老百姓的选择权和健康被牺牲。他警告,如果劣质疫苗继续流入其他国家,势必会造成更大的健康隐患。

此外,大陆疫苗的副作用频发,导致猝死、肺结节、白血病等疾病的案例屡见不鲜。专家对此表示,世卫组织未能详细讨论劣质疫苗对接种者的健康影响,也未对疫情的溯源和责任追究进行深入探讨。

在社交媒体上,一名上海女士分享了自己接种科兴疫苗后的痛苦经历,她在视频中讲述了自己经历的多次肺栓塞和手术,感到疲惫不堪。她呼吁公众关注疫苗接种后的副作用问题。

整体来看,全球免疫工作面临的挑战不仅是疫苗接种率的下降,更是疫苗质量和公共健康政策亟待解决的复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