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和贸易商指出,因贸易战影响,中国的钢铁出口在第二季度可能出现显著下滑,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的现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及出口国,预计其在第二季度的出货量将比第一季度减少多达20%。而且,专家们还预测,到了今年下半年,出口情况将可能更加严峻。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钢铁产能占全球近一半,且中国企业对钢铁生产的新跨境投资贡献超过60%。然而,自从2月10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收25%关税的行政令后,中国钢铁出口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举不仅封堵了通过第三国转售给美国的贸易,同时也导致多个国家和地区,如越南、印度、韩国、欧盟、哥伦比亚和台湾等,对中国钢铁实施了反倾销措施,以保护本国钢铁产业。
在美国关税生效前,中国钢厂曾加大出口力度,使得第一季度的出口量达到了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随着贸易环境的恶化,业内人士普遍预计第二季度的出口总量将大幅降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钢铁贸易商向媒体表示:“尽管中东、非洲和南美可能成为潜在替代市场,但这些国家并没有能力消化如此庞大的产能。”
中国钢铁出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疲软导致的需求下降,但出口的下滑无疑将使得钢铁产品回流至国内市场,进而压低价格,侵蚀制造商的盈利能力,并减少他们对铁矿石等原材料的需求。宝钢的董事长在上月底指出,钢铁行业当前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国内钢材库存的增加,供应过剩的局面将愈加严重。
根据咨询公司“我的钢铁”(Mysteel)在4月份的调查显示,一家大型中国出口商的海外订单在上个月环比下降了20%至30%。此外,兰格钢铁的副总监葛欣也表示,外界对于贸易战可能波及到依赖钢铁的其他产品(如电动汽车和家电)感到忧虑,这将进一步削弱房地产行业以外的钢铁需求。
葛欣还提到:“这种影响需要时间才能传导至上游钢铁市场,第二季度的数据可能会反映出这种趋势,届时国内需求的季节性放缓将加剧供应过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