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赦组织揭露中共法院系统性打压人权捍卫者

editor

10 月 9, 2025

国际特赦组织近日发布一份引人注目的报告,指出中共法院正在系统性地利用模糊不清的国家安全与公共秩序法律,作为打压人权捍卫者和异议人士的工具。该报告分析了2014年至2024年间,涉及64名中国人权捍卫者的68起案件,发现几乎所有案件均以有罪判决告终,仅有一起案件未被定罪。

报告标题为“‘这个审判还有合法性吗?’中国法院在打压人权捍卫者过程中的角色”,详细阐述了中共法院如何对和平行动者、记者、律师和普通市民进行橡皮图章式的定罪。这些定罪往往以被告的言论、参与的社团活动或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依据。

国际特赦组织的中国事务总监指出,中共领导层虽然大肆宣传其对国际合作和法治的承诺,但在处理政治敏感案件时,法院实际上成为了镇压的工具,而非维护司法公正的机构。他表示,中国的人权捍卫者仅因发声或参与和平活动,就被视为国家的敌人,面对的则是监禁、酷刑与虚假审判的风险。

在对案件的分析中,报告显示超过90%的案件中,法院都引用了模糊且过于宽泛的国家安全法条,将和平言论和社交活动视为犯罪。常见的指控包括“颠覆国家政权”、“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和“寻衅滋事”。法院还经常将网络言论作为“颠覆国家政权”的证据,甚至个人在国外网站发表的文章或与外国媒体的接触都会被视为“勾结外国势力”。

国际特赦组织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中共法院是如何将批评政府的行为视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一位人权律师表示,当局几乎可以将任何行为定义为犯罪。此外,劳权行动者和上访者因维护权利而遭到起诉与惩罚,和平集会常因被指控“扰乱社会秩序”而受到打压。

报告中提到,超过一半的案件中,被告与国际社会的联系被用作犯罪证据。即便是接受少量非政府组织资助、与外国记者交流或租用海外服务器的行为,都可能招致指控。在一些案例中,政府甚至将被屏蔽的网站上发表的文章视为扰乱公共秩序,尽管该网站在中国无法访问。

中共通过将几乎所有形式的国际往来视为犯罪,意图切断人权捍卫者与外界的联系,白舒然强调这并非关乎国家安全,而是单纯的政治控制。他指出,这种对人权捍卫者的定罪不仅影响直接受害者,也在整个社会中产生了寒蝉效应,压制了异议声音。

此外,国际特赦组织发现,在被审查的案件中,所有68名被告均遭受任意拘留,许多人被关押数月并禁止与外界接触,至少有15人被置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状态。11名被告报告遭到酷刑,但中共法院对此未进行调查,且常常将举证责任转嫁给被告。尽管法院声称进行公开审理,庭审却经常以“涉及国家秘密”为由不允许家属、媒体或外交人员旁听。

在68起案件中,67名被告被判处监禁,许多判决还附加了“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限制他们在服刑后继续发声、发表文章或组织活动的权利。

国际特赦组织呼吁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因和平行使言论、结社或集会自由而被监禁的人士。白舒然表示,当律师因辩护入狱、上访者因寻求公平而受惩罚、作家因文字而被囚禁时,传递出的信息十分明确:没有人是安全的。然而,中国的人权捍卫者依然在艰苦的斗争中坚持不懈,国际社会有责任站出来支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