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劳工成本上升、地缘政治风险增加以及在华日本公民遭遇安全问题,日本企业逐步调整在中国的运营布局,旅居中国的日本人口也大幅减少。2024年,在华逗留三个月或以上的日本人已降至不足10万,创下20年来最低纪录。
在华日本人口持续减少 赴华工作意愿下降
日本外务省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1日,在中国长期居住的日本人数量仅97,538人,比2023年减少4.2%,且已经连续12年呈下降趋势。北京的日本人口在过去12年间减少约60%,大连减少50%。
回顾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日本企业因看中廉价劳动力和制造业优势,大规模进入中国,旅居日本人数量一度在全球排名第二,超过巴西。然而,2012年钓鱼岛争议引发的大规模反日浪潮,成为转折点,许多日本公民开始撤离。
COVID-19疫情期间,中国实施严苛的封控措施,并对多名日本公民实施拘捕,理由是涉嫌间谍活动。2023年7月,中共进一步扩大**《反间谍法》**的适用范围,使得在华工作的日本企业员工安全感进一步下降。
仇日情绪加剧 日企调整驻华策略
2024年,深圳和苏州接连发生针对日本人的持刀袭击事件,其中日本儿童成为攻击目标,进一步加剧日本企业和公民对安全问题的担忧。部分日本公司已开始建议驻华员工单身赴任,避免携家属同行,甚至难以招募愿意赴华工作的日本员工,导致许多职位转交给本地员工。
工资上涨 内需疲软 日企加速撤离
除安全风险外,中国工资上涨、本地市场需求疲软 也是日企撤离的重要原因。
-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调查,日企在中国的经营环境持续恶化,2024年在中国、香港扩张业务的日企数量创下历史新低。
- 42.2%的受访日企表示对中国市场前景缺乏信心,该比例已连续三年超过40%。
- 在广州,日企工人的平均月薪从2005年的100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721美元,远高于曼谷的385美元和河内的250美元,使得日本企业更倾向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
据日本外务省数据,2023年在华日企数量已从2019年的32,887家减少至31,060家,未来可能进一步下降。
学习中文人数下降 日本企业对华兴趣减弱
由于赴华工作的吸引力降低,日本人对中文学习的兴趣也在下降。自2012年以来,参加中文语言认证考试的日本人减少了34%,2023年仅50,000人报考。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人口减少、消费支出疲软,在华经营的外资企业或将持续撤离,进一步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与外资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