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幽灵商家”泛滥,监管缺位引发补贴大战

editor

7 月 14, 2025

近年来,中国的外卖市场正经历一场激烈的补贴战争,然而在这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幽灵外卖”商家悄然进入各大外卖平台。这些“幽灵外卖”并非新生事物,但其屡禁不止的现象却让人忧心。

“幽灵外卖”是指那些没有合法营业执照和实体店面的商家。通过不良中介的包装,这些商家能够伪造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资质,令消费者更难以辨识其真实身份。某外卖代办中介向记者透露:“只要提供一个取餐地址,无论是在家还是街头摆摊,都可以开店。我们可以帮你处理所有的证件,费用为1800元,最快两天就能搞定。”

根据公开资料,入驻外卖平台通常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食品经营许可证、法人身份证复印件以及门店照片等。然而,许多中介通过挂靠品牌的方式,帮助无证商家轻松入驻。商家在下单后,中介会提供一个现成的商家账号,其中包括所有必要的证件信息。中介进一步解释说,挂靠商家属于品牌店铺,因此当地平台无法对其进行管理,甚至可以无视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中介通过虚假手段获取营业执照和餐饮经营许可证。社交平台上的博主指出,除了利用PS技术造假外,还有门店可以申请多套营业执照,从而在平台上注册多个店铺。这种操作在法律上看似合规,实际却充满了灰色地带。

尽管监管部门多次采取行动整治“幽灵外卖”,如在今年3月北京启动的“守护消费”行动,以及江西、内蒙古等地的后续整治,但依然难以根治这一问题。美团、饿了么和京东等外卖平台也在努力清退违规商户,但根据美团的统计,近期仍有大量商家因资质问题被核实,且清退的违规商户数量不断上升。

“幽灵外卖”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动。黑作坊和不良中介通过低成本运作,获得了巨额利润,而部分外卖平台出于利益考虑,对审核标准的放松也助长了这种现象的蔓延。尽管在大数据时代,平台本应具备有效的审核能力,但现实却是监管漏洞百出,给了“幽灵外卖”可乘之机。

在社交平台上,随着对“幽灵外卖”问题的讨论愈加热烈,公众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也在上升。面对利益的诱惑和监管的缺失,如何杜绝“幽灵外卖”的滋生,将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