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补贴战重创小店,夫妻烧烤店无奈转让

editor

8 月 12, 2025

2025年,中国餐饮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场愈演愈烈的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成为了许多小店的致命打击。在北京的一条繁华街道上,一家曾经生意兴隆的烧烤夫妻店贴出了转让通知,吸引了周围居民和老顾客的广泛关注。这家店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质的服务,曾在2020年后登顶当地烤串排行榜,然而,如今却沦落到关门的境地。

店主晶晶与丈夫经营的烧烤店,堂食是其主要收入来源,酒水销售占据了总利润的三成,成为生存的基石。然而,自从外卖平台展开补贴大战后,顾客们纷纷被低价外卖吸引,导致他们的店铺客流量大幅减少。周末的日销售额骤降至八九千元,几乎与每日六七千元的固定支出持平,令晶晶感到无比困惑和心痛。

外卖补贴战的升级,让许多小商家如晶晶般感到焦虑不安。她无奈地表示:“谁能想到各个平台都开始推出补贴,顾客享受了便宜的外卖,而我们却被打得措手不及。”虽然偶尔外卖订单会增加,但与堂食的利润相比,外卖的收入微薄,扣去平台的抽成和各种优惠后,实际到手的金额远低于顾客支付的价格。

连锁餐饮品牌如嘉和一品和西贝也曾公开表示,平台活动压缩了商家的定价空间。相比于拥有供应链优势的连锁品牌,那些扎根街头、依赖熟客的夫妻店和小餐馆在复杂的流量规则面前显得尤为脆弱。消费者逐渐养成了“在家点外卖”的习惯,甚至在朋友聚会时也选择外卖,进一步冲击了小店的堂食生意。

晶晶自2006年来到北京,曾是一名广告行业的总监。2017年,她和丈夫用积蓄打造了这家热门烧烤店,生意曾在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达到巅峰,周末常常需要排队。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生意急转直下。面对行业的变化,晶晶被迫尝试短视频运营和促销活动,但效果微乎其微,依然无法留住回头客。

她形容关店的决定如同“离婚”,充满了不舍与困惑。晶晶认为,外卖补贴战是压垮她的主要原因,让她感到“一切都没有意义”。她不想等到背负巨额债务再收场,而是希望在还有力气时寻找新出路,甚至考虑考取营养师证,尝试新的餐饮方向。

在观察周围同行的艰难处境时,晶晶感到无比心痛。她曾有一名18岁的小工因去送外卖意外受伤,这让她更加忧心底层劳动者的生存状况。她最难过的是辜负了多年信任她的老顾客,那些从小孩长大到失恋时找她倾诉的熟客,让她感受到超越买卖的“人情温度”。

面对外卖平台的深度介入,晶晶困惑地思考: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吗?她依然相信,食物应充满“温度”和“烟火气”,而不应被算法和机器所取代。在她看来,这场变革不仅是小店的消亡,更可能导致街头巷尾那份独特“烟火气”的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