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毕节金沙县一名24岁的外卖骑手王某在家中猝死,其悲剧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王某的亲属透露,他在去世前一天曾感到身体不适,但仍然坚持完成了几单外卖订单。在向公司申请请假时,却被要求提供医院证明。
根据王某的表哥李先生提供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王某的死亡时间为10月20日0时50分,原因被标注为“其它猝死,原因不知”。李先生表示,王某在事发前曾通过微信告知“站长”,称自己感冒了,身体实在承受不住,想要下班。然而,尽管身体不适,他仍然完成了送餐任务,最终在送完最后一单后返回家中。
李先生指出,王某在工作期间明显承受着过大的压力。他的手机记录显示,10月19日晚,他在短时间内送出了四单外卖。尽管感冒和发烧的症状加重,他仍被要求提供医院证明才能请假。亲属认为,王某所在的外卖平台公司在此事件中存在过错,并已向公司提出了雇主责任险的理赔请求及工伤认定申请。
事件不仅揭示了王某个人的悲剧,更反映出外卖行业普遍面临的高压和安全隐患。近年来,中国的外卖和快递行业因长时间工作和重压任务而频繁出现猝死事件,受害者大多为年轻劳动者,年龄集中在20至35岁之间。这些案例显示,长期高强度的工作条件对年轻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例如,在2025年3月,四川成都一名23岁外卖骑手因连续工作近12小时而猝死,其家属反映平台在高峰期未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类似的悲剧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生,引发公众对外卖骑手工作环境的深刻反思。
王某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激起了热议,许多网友对此表示愤慨,认为这种超负荷工作的现状不仅剥夺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让无数年轻人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有人提到,若企业不主动改善工作制度,悲剧将会不断重演。
社会舆论呼吁外卖平台企业必须落实健康与安全保障措施,如设立健康监控、合理分配订单、提供必要的休息和医疗支持。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行业的监管,明确劳动合同和保险义务,确保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王某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遭遇,更是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