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某些商业银行,为了完成“清欠”任务,一些员工开始盯上了那些信用记录良好的大学生,诱骗他们签署贷款协议。这一行为导致这些年轻人无辜成为失信被执行人,相关消息近日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据报道,银行为了追讨未能按时偿还的贷款,会要求负责发放贷款的员工定期追回自己所管理的“不良贷款”。这种压力促使一些银行员工采取不当手段,以维护自己的业绩。河南某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江涛(化名)便是其中之一。在处理一笔16万元的贷款时,他的客户季春因逾期未还而面临困境。为了避免对自己工作表现的影响,江涛寻找了刘武(化名)帮忙解决问题。
刘武拥有许多征信良好、没有违约记录的学生资源,他利用这些“优质客户”的信息,为江涛办理借名贷款,并从中获取佣金。刘武很快找到两名在河南某大学就读的学生小张(化名)和小杨(化名),以返现不足200元为诱饵,邀请他们到银行“签个字”。
2016年12月13日,小张和小杨在刘武的带领下,来到银行的信贷部。江涛引导小张作为“贷款人”在空白的申请书和合同上签字,同时让小杨作为“担保人”进行签署,完成了一系列贷款流程。此后,江涛提取了16万元贷款,偿还了季春的逾期贷款,而以小张和小杨名义办理的贷款则被搁置。
三年后,刚刚毕业的小张接到法院传票,要求他偿还贷款。他急忙联系刘武询问情况,刘武告诉他:“法院只是走个流程,你去签个字就没事了。”小张信以为真,前往法院签署了“调解笔录”,而小杨因在外地工作未能出席,因此法院裁定小张承担16万元的还款责任,小杨则需承担连带责任。
不久后,银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裁定两人共同偿还贷款本息,导致他们的财产和银行账户被冻结。小张因卷入贷款纠纷,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个人信用受到影响,求职时屡屡碰壁。
2023年7月,小张和母亲向内乡县检察院申请监督此案。经过审理,法院于2024年7月3日撤销了原来的民事调解书,驳回了银行的诉讼请求,并恢复了小张和小杨的信用记录。对此判决,银行不满并提出上诉,但南阳市中级法院最终维持了原判。
目前,刘武因长期贩卖贷款客户信息而被判刑,而江涛则因携款潜逃,现已成为网上追逃的对象。这一事件揭示了银行内部不当操作的严重性,以及无辜大学生如何因他人之过而付出沉重代价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