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日报

最新工商动态,权威新闻报道

小米SU7事故引发舆论风波:责任归属与公关反应成焦点

editor

4 月 11, 2025

在3月底,一起涉及小米SU7的严重车祸引起了广泛关注。事故发生在安徽铜陵,当时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高速公路上与护栏发生碰撞,随后起火,导致车内的三名大学生不幸遇难。事故引发了受害者家属的强烈质疑,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声,关注问题包括为何车辆在碰撞后会自燃,以及为何车门会被锁死无法打开。

事故发生后的几天内,小米汽车发布了一份声明,试图解释事故经过。声明中提到,在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车辆在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警告并开始减速,之后驾驶员接管了车辆并进行人工驾驶。然而,声明强调的时间线引发了公众的质疑,认为小米在未进行第三方调查前就公布了事故责任,明显是在推卸责任。

自媒体节目LT视界评论认为,小米的声明试图将责任归咎于驾驶员操作,而对事故的核心问题避而不谈。另有网民指出,小米的声明淡化了事故的悲剧性质,仅以“深表痛惜”来代替对逝者的哀悼,且未提及“三人死亡”与“车辆爆燃”等严重后果。

在声明中,小米表示已成立工作组并与受害者家属取得联系,但其中一位死者的母亲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并没有接到小米的联系。与此同时,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沉重心情,并承诺将全力配合调查。雷军的微博引发了数万条评论,但评论内容却多偏向支持小米,批评家属。

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许多评论者的重点转向了雷军的公关策略,而非关注事故本身及受害者的家庭。部分分析人士指出,这一事件揭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智能驾驶技术的宣传与实际责任之间的脱节,以及在危机公关中缺乏对生命价值的真正尊重。

与此同时,国与国外在处理类似事故时的舆论反应迥然不同。2016年,特斯拉在中国发生的第一起严重事故时,舆论一致指责其智能驾驶系统,而小米此次事件中却显现出对厂家责任的回避和对消费者的责任转嫁。此类情况引发了对企业在危机处理中的道德责任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