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川青铁路青海段尖扎黄河特大桥的施工现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钢绞线断裂事故,导致12人不幸遇难,4人失联。这座被誉为“世界最大跨度双线铁路连续钢桁拱桥”的重点工程在即将合龙之际,竟酿成如此惨重的伤亡,引发了公众对中国中铁集团在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广泛质疑。
事故发生后,中国中铁集团于8月24日发布了一份公告,对事故进行了回应。公告指出,负责施工的全资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在辅助钢梁架设过程中,吊索塔架前端的扣索突然断裂,导致了这起悲剧。公司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并向遇难者家属致以歉意。然而,公告中却提到“本次事故不会对公司整体的生产经营和业绩造成重大影响”,这一表述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公告发表后,网络上迅速掀起了反对声浪,许多网友纷纷指责中国中铁的官僚作风,对遇难者的态度显得极其冷漠。一位网友愤怒地评论道:“多赔给家属点钱吧,虽然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还有人讽刺道:“如果换成民企,相关负责人早已被控制了。”一些网民直言不讳地指出,资本的冷酷使得企业在面对惨痛事故时更关心利益而非人命。
舆论普遍认为,中国中铁的公告虽然简短,却过多地描述了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现场的响应措施,而对遇难者的哀悼和歉意则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真诚的人文关怀。
在舆情持续升温之际,胡锡进作为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试图通过发文缓解公众的愤怒。他批评了中铁的公告,指出其未能妥善处理安抚股市与公众情感之间的微妙关系,认为公告中表现出的官僚主义色彩十分明显。尽管他承认中国中铁作为上市公司需要遵循相关规定来向投资者说明事故对业绩的影响,但他同时强调,公告并没有在安抚股市和展现企业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反而引发了更大的公众愤怒。
然而,胡锡进的评论也引发了新的争议。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他的言论尽管揭示了问题,但实际上也在为官方和企业进行“维稳”,试图避免舆论失控。部分网友将他的介入视为“和稀泥”的典型行为,认为他试图中和舆情热度以防事态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