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食物中毒与基孔肯雅热引发关注

editor

8 月 28, 2025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7月份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令人瞩目的是报告的病例总数高达5447例。其中,阳江幼儿园的食物中毒事件和佛山市顺德区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成为焦点。尽管官方宣称疫情已得到“控制”,并强调防控成效,但此举却引发了外界对信息透明度的质疑。

在阳江幼儿园发生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中,130名幼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症状。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通常污染肉类、蛋类及乳制品。感染后,患者一般在4至48小时内出现胃肠炎,主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发热、呕吐、腹痛和腹泻,轻则持续几天,重则可能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亡。近年来,广东省多次发生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显示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除了食物中毒,佛山市顺德区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也引起了广泛关注。7月中旬,该地区的确诊病例在短短半个月内激增至5295例,事件级别被定为“较大”。根据7月23日的通报,自7月15日首次报告境外输入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以来,病例数迅速增加,短短一周内就增长了两千多例。

令人担忧的是,外界对疫情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于零星的本地通报。官方对基孔肯雅热病例的通报方式引发了民众的不满,许多人质疑为何在疫情高峰期未能及时通报,而在病例下降时却大肆宣扬防控成功。

尽管官方在8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了疫情的控制效果,并宣称佛山市的日新增病例已降至个位数,但公众对此的反应并不积极。专家指出,基孔肯雅热主要由蚊子传播,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痛、头痛和肌肉痛,对公共卫生系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这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醒我们,面对疫情时,信息的透明与及时通报是至关重要的。希望有关部门今后能够更加重视公众健康信息的共享,提升防控工作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