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日报

最新工商动态,权威新闻报道

揭秘中国基建黑幕:腐败与质量隐患重重

editor

3 月 26, 2025

近年来,中国的基础建设曾一度成为全国发展的象征,然而在这股建设热潮下,腐败和工程质量问题频频浮出水面,揭示出整个行业监管的严重缺失和运作机制的失灵。

郑刚,一位在中国建筑行业工作了30年的专业人士,最近分享了自己对这一现象的深刻见解。他曾担任策划设计师、建造师、工地管理者及项目经理等多个职位。郑刚回忆起他在2017年参与湖南郴州汝城县一条28公里公路施工的经历时,直言其间的腐败行为令人发指。虽然这条公路仅为乡村二级公路,但省级到村级的官员层层索贿,使得项目资金被严重侵占,最终实际支出远超预算。

他指出,公路建设中的设计缺陷也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为了应付山洪的风险,初步设计计划中原定要安装两根2米长的混凝土排水管,但在施工时却仅用四根60公分的水管替代,结果造成公路在山洪来临时积水深达两米。两名外地途经此地的驾驶者因不知情而遭遇不幸,令人痛心。

事故发生后,郑刚透露,建设单位接到了封口令,地方政府要求保持低调,甚至对出事地点的村镇下达警告,威胁泄密者将受到惩罚。他认为,这种对真相的掩盖只会让腐败问题更加严重。

在郑刚的回忆中,这并非个例。他指出,中国的基建行业长期存在贪污与质量问题,尽管许多人努力确保工程质量,但腐败行为依然让这些努力化为泡影。他提到,从项目申请到监理、施工及最终验收,几乎每个环节都充满了腐败的影子。

例如,2009年湖南株洲红旗路一座立交桥的坍塌事故就揭示了工程质量造假的严重后果。调查显示,施工方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材料,最终导致了惨痛的后果。此类事件的背后,根本原因在于工程中的腐败行为,致使质量监控形同虚设。

郑刚亦谈及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的坍塌事故,强调了建设方在时间压力下忽视关键安全检测的后果,导致了重大交通影响。而汶川地震后那些“豆腐渣工程”的曝光,更是让人痛心不已,许多学校因工程质量问题而倒塌,造成无数生命的损失。

实际上,腐败与质量问题在中国建筑行业中根深蒂固,制度和监管的缺失是其根本原因。尽管政府出台了诸多规范,实际操作中却屡屡失效,监管部门与施工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使得监管形同虚设。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建筑业的腐败“行规”不仅在国内盛行,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扩展到其他国家。郑刚指出,许多中国企业在海外项目中,也将国内的虚假和腐败模式带到了新的市场,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郑刚的警示让人深思:“‘一带一路’不仅是工程的输出,更是腐败价值观的传播。”他认为,随着这些现象的蔓延,全球基建领域的隐患正逐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