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日报

最新工商动态,权威新闻报道

新型无人机挑战隐形技术:中共研发超远程红外探测系统

editor

2 月 28, 2025

最近,中国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无人机,这种无人机不仅比空气更轻,而且配备了优化的红外传感器,能够探测喷气式轰炸机及战斗机释放的热羽流。中共宣称其新型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距离可达1,240英里,若这一说法属实,这将是当前机载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探测隐形飞机距离的十倍以上。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探测能力仅在隐形飞机从无人机的侧面或背面出现时才能实现。因为隐形飞机在正面热剖面的减小,导致其正面探测距离,特别是高空隐形飞机的探测距离,降至约217.5英里。

该优化传感器由吉林省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研发,装置在一架约150米长的大型飞艇上,能够在65,000英尺的高空缓慢移动或长时间悬停。如此高的作战高度,可以显著扩展无人机的探测范围。尽管如此,云层及其他大气条件依然会对红外探测系统的有效性造成影响,但在理想条件下,这种探测距离为中共军方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隐形飞机探测手段。

中共的多层次隐形飞机探测方法已包括多种类型的雷达,这些雷达在较远的距离内探测隐形飞机时,受天气影响较小。此外,配备的望远镜暗示这些无人机的红外信号探测能力可能局限于相对较小的空域,因此需要部署多架无人机才能覆盖更广阔的区域。

尽管新型反隐身无人机并非技术革命,红外传感器技术的提升主要通过望远镜及频率调谐实现,核心技术已在基于碲化镉汞的红外探测器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一技术的巧妙工程使得其他技术先进国家,包括美国,可以快速复制。

美国在系留气球上的投资已达数十亿美元,这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用于显著提升雷达覆盖范围,成本远低于持续运营的机载预警系统。

新型机载系统的目标包括F-22和F-35战斗机以及最新的B-21轰炸机和B-2轰炸机。中共的超视距雷达网也可能探测到这些飞机,且其探测距离可能优于新型机载红外探测系统。尽管这些系统无法提供足够精确的跟踪数据以引导导弹直接击中目标,但它们能够为拦截战斗机提供重要信息,并引导防空导弹集中雷达能量,从而提升探测和锁定隐形飞机的能力。

总体来看,中共与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合作,已构建多种反隐身系统,包括卫星、激光、红外传感器和不同类型的雷达系统,这些技术都可能通过人工智能得到增强。相较于隐形飞机技术的进步,反隐身系统的探测能力提升速度更快。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隐形飞机的时代已结束?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然而,如果美国的空中优势战略完全建立在隐身技术之上,那么将可能面临巨大风险。因此,美国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其对隐形飞机技术的依赖程度,尤其是在面对不断演进的反隐身技术时,这些技术的进步可能削弱隐形飞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