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保政策引发企业与员工间的激烈对抗

editor

9 月 5, 2025

9月1日,中国大陆实施了新的全民社会保险规定,随即在各地掀起了激烈的反响。许多企业开始要求员工签署《自愿放弃社会保险申请书》或《员工自愿自缴社保协议》,试图将本应由雇主承担的社保费用转嫁给工人。对此,法律专家指出,这类做法在法律上并不具备效力。

一些企业主对此表示无奈,称新的社保规定如同“绞肉机”,让他们的利润几乎消失殆尽。网络上流传的多份协议几乎一模一样,迫使员工在签署时声明自愿放弃社保,承诺不再追索单位补缴,并承担因未参保造成的工伤、疾病或养老风险。协议最后的红字提示“你们签了吗?”让许多工人感到这不是选择,而是被迫。

在深圳公明镇,一名劳工维权人士宗树理透露,近期接到多起农民工投诉,称公司在新规实施前夕急忙下发协议,要求工人次日交回签字版,否则将不再排班。他表示,工人们心中明白,签署协议并没有保障,但不签的话就可能失去工作,这种情况显然无法称为自愿。

在江苏,建筑行业的一位中型建筑商朱先生同样表示,社保新规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他强调:“如果严格执行新规,我们的利润将荡然无存。这个新规就像一台绞肉机,无论是企业还是工人,最终都得有人掏钱。”

根据官方数据,建筑行业的农民工社保参保率长期低于30%。尽管新规旨在全面保障劳动者权益,但在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下,许多公司开始寻找法律漏洞以规避责任。

小微商户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深圳龙岗的一家超市,店主黄先生表示,原本雇佣的两名员工每月薪水约4000元,但新规实施后,雇主需额外为每人缴纳约1200元的社保费,加上个人承担的费用,负担已超过1600元。他无奈地说:“这样算下来,费用已经超过了我的利润,我只能和妻子轮流守店。”

黄先生还提到,当地类似的小商店超过三十家,都面临同样的困境。他指出:“我们的月收入也就那样,和打工差不多。难怪大家都转向开网店,省去人力成本,至少不用担心社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者表示,社保制度的初衷是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他指出:“企业要生存,工人要保障,政策要落实,这三者很难同时满足。若政府不提供减负或补贴,企业必然会寻找规避之道。”

广州的律师刘先生提醒,按照《社会保险法》和《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任何协议都无法免除这一义务。他指出,即使工人签署了放弃社保的协议,法院仍可能认定其无效,企业最终仍需补缴社保并支付滞纳金,信用也将受到影响。

8月1日,中共最高法院发布了有关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解释,自9月1日起实施。该解释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社保”的协议无效,劳动者可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法律学者表示,官方的司法解释仅适用于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不涉及无业、自愿参保或退休返聘人员。因此,餐饮行业招聘退休人员的现象日益增多,反映了企业在社保新规下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