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低迷,中国中免面临前所未有的业绩挑战

editor

5 月 9, 2025

近年来,中国经济承受着日益加剧的下行压力,旅游消费行业也因此受到严重冲击。作为中国免税零售的领军企业,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免”)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业绩寒冬,其最新财报清晰地揭示了行业景气度的下降。

根据中国中免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和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64.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16.3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则为42.6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6.44%。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骤降47.51%,显示出其主营业务及回款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从季度数据来看,中国中免在2024年下半年的业绩持续恶化,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7.6%、52.53%和76.93%,其中第四季度的跌幅最为显著。同时,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在2024年第四季度降至28.54%,创下自202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盈利能力进一步受压。全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仅为7.88%,创下历史同期新低。

进入2025年,中国中免的颓势依旧未能得到遏制。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7.46亿元,同比下降10.96%;归母净利润为19.38亿元,同比下滑15.98%。即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的降幅依旧达到15.81%,表明主营业务增长乏力。

造成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与中国旅游消费需求的持续低迷密不可分。以海南离岛免税市场为例,2024年该市场的购物金额为309.4亿元,同比下降29.3%。在2025年初,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继续同比下降13.3%,显示出消费复苏的步伐缓慢。

在此背景下,多家券商机构纷纷下调对中国中免未来业绩的预期。东吴证券最新预测该公司2025年和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8亿元和57.6亿元,较之前的预测下调超过17%;银河证券则将2026年的利润预期从67.2亿元下调至58.7亿元,调整幅度达到12.65%。

市场信心的持续下滑在资本层面上也有所体现。2024年年报显示,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五家机构进行了减持。北上资金减持超过1200万股,基金持股合计减少375万股。与2021年高峰期的持股超过2.79亿股相比,目前仅剩7387.31万股,减持比例接近74%。

在基本面承压和机构持股比例大幅下滑的双重打击下,中国中免的股价自2021年以来已经连续下跌五年。2023年,公司股价下跌近51%,目前总市值仅剩约1200亿元,相较于2021年高点已蒸发超过6600亿元。

作为一家由中国旅游集团全资控股的国有专营公司,中国中免的业务范围涵盖全国各大口岸和市内免税店。其业绩的急剧下滑无疑是中国经济下行及旅游消费疲软的有力证明。在整体经济承压、消费意愿降低的大环境下,依赖旅游零售的免税行业首当其冲,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