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假装上班公司”:在虚拟职场中寻找真实感

editor

8 月 20, 2025

在中国杭州,一家名为“假装上班无限公司”的新兴场所吸引了众多关注,成为了热议的话题。这里提供了一个看似正规的办公环境,包括工位、会议室和各种办公设施,然而这一切却都是“假装”的。参与者每天支付30元的租金,便可以在这个没有绩效考核、没有上司、没有晋升机会的虚拟职场中体验“上班”的感觉。

这家公司的办公区域达到四百平方米,内部设施一应俱全,墙上贴满了各种规章制度,如禁止迟到、禁止在工位打呼噜、禁止吸烟和喝酒等。申请者需要填写表格,经历一场“假装面试”,领取工牌后便可以开始他们的一天“假装上班”的生活。

这家公司的“员工”包括应届毕业生、失业者和创业者等,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感受职场氛围,缓解因失业带来的焦虑。比如,一位24岁的应届毕业生博南,他的第一场正式面试就在这里进行。在这次过程中,他向公司老板陈英健介绍了自己的设计作品和创业梦想,并获得了一张“面试通过”的牌子。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然而又透出一丝荒诞的错位感。

博南表示,他选择来这里是为了“制造一点紧迫感”,以便将生活与工作区分开。对于老板陈英健来说,“假装”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他认为,只要一个人愿意假装努力,就说明其仍有上进心。他希望这个“公司”成为一个过渡地带,经过一段时间的“假装”,人们能够真正进入职场,开始真实的工作生活。

目前,这里有三四十名“员工”在办公,但预约群里的成员却已经有几百人。陈英健透露,其中超过六成的人是在“假装上班”的同时,实际上也在进行自己的工作。

此外,一位化名小玲的前“员工”曾是一名高薪互联网公司的职员,但她选择辞职,全职从事自媒体。她坦言,自己不想走上父母所期望的那条被安排好的人生轨道。在来到“假装上班公司”后,小玲特意给母亲录了一段视频,告诉她自己“找到了工作”。她的母亲还提醒她要穿得正式,因为在老一辈人看来,上班必须要有“正形”。然而,小玲环顾四周,发现这个与真实职场几乎没有差别的环境,实际上却是一个虚构的空间。

这家“假装上班公司”的现象反映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普遍焦虑: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在高度制度化的社会中,年轻人如何寻求自我认同?在这个没有绩效指标、没有上级评估的空间里,时间变得更加个人化,但这种自由也让一些人感到迷茫。博南承认,迷茫是常态,“人生就像是走过一个节点,却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近年来,随着大陆经济低迷,失业人口逐渐增加,类似“假装上班公司”的现象在中国大陆愈发流行。虽然看似荒诞,这实际上是当代年轻人对社会的一种微妙回应,他们通过“假装上班”来掩盖经济困境,寻求一种身份认同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