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江油市近期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思。这起事件起初看似是三名少女对一名同龄人的恶行,然而其背后却反映出在专制体制下司法不公与公共表达受限的严峻现实。民众对案件处理的轻判和包庇行为表示强烈不满,自发组织抗议活动,展现了中国社会在压抑与爆发之间的脆弱状态。
事件的起因是一段校园暴力视频,该视频于7月22日拍摄,记录了一名14岁女孩被三名年龄在13至15岁之间的同龄人殴打、踢打,甚至被迫下跪。视频于8月2日流出,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受害者在视频中表示要报警,却遭到施暴者的冷嘲热讽,显示出未成年人对法律的轻视,以及社会对校园暴力与司法不公的愤怒。
受害者的母亲为聋哑人,长期维权却无果,曾向相关领导下跪请愿。家属透露,女孩早有遭受霸凌的经历,而施暴者的家长则态度傲慢,毫无歉意。8月4日,江油警方发布通报,称受害者仅为“轻伤”,对施暴者的处理也只是简单的治安处罚,遭到舆论普遍认为过轻的批评。这一处理结果更引发了公众对潜在包庇行为的质疑。
长期参与维权运动的观察者李英之表示,这一事件突显了中共体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警方的轻判并非单纯的司法问题,而是体现了一种“上行下效”的社会逻辑,权力可以任意打压异议,使弱者不敢反抗,暴力与霸道成为常态。他分析认为,江油事件激起公众的集体抗议,反映出人们对长久以来不满情绪的爆发。
在警方发布处理通报的同日,数千市民自发聚集在市政府前抗议,他们高呼“女孩的母亲不能发声,那我们替她发声”,这一口号令人动容。随着抗议活动的升级,警方采取了暴力清场的方式,使用警棍和电击棒,导致现场一度混乱,许多抗议者被押送至警车。李英之强调,江油事件不仅是个案,而是中国社会普遍不公的缩影。
李英之呼吁在海外继续追究施暴者及警方的责任,提出四大诉求:释放被捕的抗议者、加重对施暴者的惩罚、查明施暴者的家庭背景、追究警方在清场中的暴力执法责任。他在访谈中重申,沉默只会助长专制,呼吁更多人发声,哪怕是低风险的集体表态,也能推动改变。
李英之的经历让他对中共体制的本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他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投身于民主运动,经历了多次拘押和监控。尽管他曾认为中国的改变必须依靠国内力量,但现实的压力使他意识到,海外同样可以成为推动民主的战场。
在他看来,中共政权终将被历史淘汰,中国的未来只有依靠自由与民主。李英之坚信,爱这个民族、爱这个国家是他不变的信念,同时呼吁大家明确区分中共与中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