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年之后,猪肉价格持续走低,而饲料和防疫成本却在不断上升。许多养殖户对此感到无奈,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养殖户王勇(化名)表示,当前外三元生猪的出栏价仅为13.5至14元人民币每公斤,他感慨道:“现在是淡季,但往年从未见过如此低价。”
另一位养殖户也无奈地指出:“现在卖一头猪就亏损,倒不如再等等看。”近期,生猪出栏价格持续下滑,因此他决定暂缓出售,希望能等待市场复苏。王勇的养猪场内近200头生猪已经达到了出栏标准,但他仍未与屠宰场或经销商联系。
选择“压栏”即暂缓出售生猪,虽然是无奈之举,但王勇也清楚这一选择并非没有风险。“压栏意味着每天都要投入饲料成本,而且大体重的猪可能会被屠宰场压价。”他表示,目前只能“硬撑”,耐心等待市场价格的变化。
根据最新消息,中国的猪肉市场需求疲软,供给却相对充足,导致今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尤其自7月进入猪肉消费淡季以来,消费不畅进一步压低了猪价。目前,生猪产业正经历第六轮“猪周期”,供过于求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充裕的供给与夏季消费淡季的双重压力,使得猪价持续低迷,7月份上市的猪企生猪销售收入普遍同比下降两位数。
与此同时,饲料价格却在上涨。根据中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卓创资讯的数据,截至2025年8月13日,全国猪粮比价为5.26,环比下降1.31%。根据目前的价格和成本推算,未来仔猪育肥模式的养殖头均亏损达到35.77元。8月21日的监测数据显示,猪粮比价已跌至6:1以下,触发三级预警。
猪粮比价是衡量生猪养殖盈利情况的关键指标,反映了养殖户的收入与主要饲料成本之间的关系。比值越高,养殖盈利越好;反之,比值过低则意味着行业可能面临亏损。
尽管中共当局采取了收储猪肉的措施以期稳定价格,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猪分析师李晶指出,从短期来看,中标企业增加生猪收购无疑会加快生猪的消化速度,但在这一阶段,收储措施可能只是对市场情绪的影响,真正能长期推动猪价调整的,还需依赖生猪市场的供需关系。
业内人士也认为,生猪养殖市场正日益向龙头企业集中,未来可能会有许多中小养殖户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