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31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环保问题罕见地被置于核心议程之上,令外界倍感关注。会议审议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这一条例的通过标志着环保督察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今后将作为中共党内文件正式生效。这一变化不仅表明环保问题不再仅限于行政监管的范畴,而是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政治意义。
今年被称作中共的“环保大年”,新的环保规定将于4月正式实施,并将派出新一批中央督察团队,会议提前为这些新规“站台”,显示出中共对环保问题的重视。
时政评论员李林一指出,中共发布相关文件的原因在于中国大陆的污染问题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遏制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近年来,大陆频繁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令人忧心。例如,2月时在重庆江津区,网友发现黑臭污水肆意排入长江,河沟中流淌着如墨汁般的黑水,刺鼻的气味弥漫开来。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揭示了这一隐秘的生态危机,显示出排污行为的背后是多么的肆无忌惮。
对此,有博主曾表示,排污者显然是明知故犯,这种情况已成为常态。虽然表面上会因为环境问题而受到处罚,但往往在短暂整改后,污染行为便会卷土重来。
官媒的报道指出,彻底消除黑臭水体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在一些重点湖泊,蓝藻水华现象仍然频发,水资源与环境的统筹治理仍处于起步阶段。最近,湖南郴州永兴县的一项监测显示,跨市水域出现铊浓度异常,威胁下游饮水安全。
环境污染问题的频发,使得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自2015年启动以来,督察工作经历了数轮,每一次督察都伴随着地方政府的整改风暴。然而,许多地方依然选择短期应对,甚至在督察结束后恢复污染行为。
时评人士李炎曾表示,中共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大量无法挽回的人文和自然资源的破坏。根据中国问题专家横河的分析,环境污染不仅是治理不力的问题,更是政策性的问题。他指出,由于对污染企业的管理严格,治理成本高昂,企业往往将目光投向了管理松散的地区。
横河还提到:“环境污染是有意设计的结果,欢迎污染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打击一切反对污染的声音,导致中国成为全球污染企业的避风港。在低成本和低工资的吸引下,低端污染企业的存在支撑了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维护了中共政权的稳定。”
然而,随着环保议题的提上日程,李林一警示称,这些措施更像是中共的维稳之举,而这种维稳模式的可持续性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