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暴跌,养殖户面临生存危机

editor

5 月 20, 2025

近期,中国生猪市场再度陷入低迷,生猪均价在5月18日创下新低,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价格已降至每公斤13.6元至14.0元人民币。这一价格下跌使得养殖户们不得不进行“成本线保卫战”,许多养殖户甚至被迫选择“降重抛售”。

根据最新数据,自2025年初以来,生猪价格暴跌了14%。截至5月上旬,除了4月初北方猪价短暂回暖外,中国生猪价格已经连续16个月低于成本线,平均出栏价仅为每公斤14.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8%。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养殖户的平均亏损达到每头猪约350元,而饲料成本在同一时期飙升了11.6%。这让许多中小型养殖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位养殖专家指出,当前生猪市场出现了三重警报。首先,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养殖户的恐慌性抛售激增,200斤以上的大猪存栏量同比暴涨23%,市场上猪只供过于求。其次,价格倒挂现象加剧,标准体重猪与肥猪之间的价格差扩大至1.8元/公斤,部分低价地区的猪肉价格甚至跌至13.8元/公斤,形成“白菜价”。最后,消费持续疲软,加上高温天气和肉类淡季的影响,猪肉需求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下降,屠宰企业因此压低了收购价格,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困境。

在社交媒体上,一位从业20年的广东养猪大户李志强感慨道:“我养猪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么难的日子,猪价低、成本高、环保压力大、消费疲软,感觉猪是得罪谁了?”他的感慨引发了众多养殖户的共鸣,短短三天内便收获超过5万条评论。

此外,许多养殖户由于前期压栏赌“端午行情”,导致大猪扎堆上市,不得不贱卖以止损。为了降低损失,一些养殖户甚至选择提前出售尚未达到理想重量的猪只,这种做法使得市场更加混乱,价格崩溃的速度也加快。这对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中小养殖户而言,生存压力可谓巨大。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轮猪周期被称为“史上最长熊市”,自2023年初以来已经持续超过两年,远超行业正常的三年周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生猪产业的结构性问题。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非洲猪瘟疫情后,资金大量涌入养猪行业,至2023年底,全国生猪存栏量达到4.5亿头,较2022年增长9.7%,这成为压垮猪价的首要因素。此外,养殖成本的上升也加重了养殖户的负担。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玉米价格平均每吨2780元,同比上涨8.2%;豆粕均价每吨3450元,同比上涨5.7%。饲料成本的上涨直接导致养殖成本增加,根据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生猪养殖平均成本较2023年同期上涨了11.4%。

最后,中共当局的新环保政策也给养殖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标准,要求到2025年底,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这些新标准直接增加了养殖户3%到5%的综合成本。

在网络上,网友们纷纷发表看法,有人认为:“以前以散户为主的市场周期规律明显,现在资本进入后,市场波动加剧。”还有人指出:“消费疲软,老百姓都买不起肉了!”一位网友则无奈地表示:“没钱了,以前天天买肉,现在一个星期才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