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曾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如今却深陷债务危机。据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碧桂园的逾期债务已经高达1,419.78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442亿元的债务面临提前偿还的风险,相关法律诉讼案件数量也急剧增加。
根据8月31日发布的公告,碧桂园在合并范围内涉及金额超过5,000万元的未决诉讼和仲裁案件多达344宗,累计标的金额约464亿元。这些诉讼反映出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正在上升。
截至6月末,碧桂园的合并范围内逾期债务总额为1,419.78亿元,此外,公司的流动性压力还因处于交叉违约条款下的442.05亿元债务而加剧。财务数据显示,碧桂园目前存续的债券包括九只,总余额达到121.79亿元。
在有息债务方面,截至6月末,碧桂园的有息债务总计为1,029.32亿元,其中短期有息债务占据了76.85%,高达790.99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同时,公司的受限资产规模也达到了1,042.38亿元,占其2024年末净资产的123.48%。
尽管截至6月末的货币资金余额为139.50亿元,但由于受限货币资金高达129.50亿元,可自由支配的资金仅有约10亿元,显然不足以应对庞大的债务压力。
在业绩方面,碧桂园在2025年上半年亏损达190.8亿元,同比扩大49%。公司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导致销售毛利无法覆盖运营费用,此外,公司还进一步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这一财务困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22年9月的债务危机。当时,标普将碧桂园的信用评级下调,随后公司申请撤销评级。2023年8月,穆迪也将公司的评级降至非投资等级。同月,碧桂园未能按时支付两笔共2,250万美元的债券利息。
此外,碧桂园的业绩表现持续不佳,2023年全年税前亏损高达1,673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也录得108亿元的亏损。尽管2024年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但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再次扩大至190.8亿元。
碧桂园的困境不仅是其自身问题的反映,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的缩影。根据中指研究院和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5年1至8月,中国百强房企的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3.3%。房地产市场的销售疲软和市场信心不足,使得房企面临生存的巨大压力。
业内普遍认为,碧桂园的经营亏损和债务危机凸显出企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其预售房屋数量约为恒大的四倍,潜在的违约影响可能远超恒大的债务危机。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行,房企的生存环境愈发严峻,未来如何应对这一危机将是碧桂园亟需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