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团前董事长因贪污被判死缓,揭示中国科技行业黑幕

editor

7 月 22, 2025

曾在台湾扬言“买下台积电、合并联发科”的中国紫光集团前董事长赵伟国,因涉嫌贪污逾14亿人民币而被判处死缓。赵的前任台籍采购副总裁薛宗智则直言,紫光内部腐败严重,形容赵伟国“不是在做事,而是在抢钱”,并揭露了中国科技行业“无成本竞争”的内幕。

紫光集团成立于1988年,起初是北京清华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项目。经过2009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该集团引入了民间资本与市场机制,曾被中共寄予厚望,承担起推动国家高科技产业的重任。

薛宗智在2016年受邀加入紫光,担任采购副总裁,他坦言:“大陆给的薪水很诱人,当时年薪高达百万美元,还配有司机和秘书,谁能拒绝?”然而,仅仅两年后,他选择离开。他表示,虽然表面上看似高薪与尊荣,实际上公司内部却充满了贪腐现象。

薛宗智指出,赵伟国起初找他是因为前任采购主管太贪,但他很快发现,赵自己也在通过不正当方式指定供应商,完全违反招投标制度。他举例提到,有一次他发现KLA量测机台的采购价格远高于市场价,经过一通电话便成功砍价数百万美元。

在与赵伟国的对话中,薛宗智曾建议要避免采购贪污,需提供合理的薪资与管理制度。他试图将台积电的管理文化引入紫光,但最终发现,“制度再好也抵挡不住上层的干预”。

赵伟国于1967年出生于新疆,1985年考入清华大学,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加入紫光集团。2004年,他创立健坤集团,2009年通过该公司入股紫光并出任董事长。在他的领导下,紫光集团一度被视为中国半导体领域的领军者,曾高调宣称要“买下台积电”。

中国政府在2014年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紫光集团成为重点扶持的对象,大举投资与并购半导体企业。然而,这场由国家资金支持的扩张最终导致紫光集团债务违约并申请破产重整,原股东纷纷退出。

薛宗智表示,赵伟国口口声声讲究合法合规,实际上却在背后利用利益关系进行操控。他揭露了一些并购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例如高价收购公司的现象,差价去向无人追问。

在离开紫光后,薛宗智回到台湾创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强调“100%不与中国相关”。他坚决拒绝与中国客户的合作,表示:“中国企业没有商业道德,拿了产品就拆解,逆向工程。我宁愿不赚这笔钱,也不出卖我的技术。”

他强调,作为公司的董事长,有责任拒绝短期利益的诱惑,坚守企业核心价值。紫光曾代表中国对抗美国科技围堵的雄心,然而如今却成为了贪腐与失败治理的典型案例。赵伟国的堕落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暴露出中国半导体发展体系中官商勾结与制度失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