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日益严峻,企业倒闭和员工降薪已成为常态,基层劳工们正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过劳死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近期,多名来自不同地区的从业者分享了他们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当前中国经济下滑的残酷现实。
在上海,一位环卫工人刘先生无奈地表示,经济状况十分糟糕。虽然单位并未正式裁员,但他却被要求承担两人的工作量,日工作时间长达15小时,而月薪仅有四五千元。刘先生透露,他的一位五十多岁的同事因过劳猝死,令人心痛不已。他靠这份工作维持生计,却只能勉强支付每月五千多元的房租,生活困顿,迫使他不得不再找一份兼职工作来补贴家用。
刘先生指出,失业潮正在蔓延,甚至连硕士和博士生也不得不去送外卖,显示出就业市场的惨淡。他还提到,曾经熙熙攘攘的上海淮海路,如今人流稀少,商业活动几乎陷入停滞。
在山东泰安,私营企业员工石先生也感受到经济压力。他透露,企业拖欠工资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工厂甚至几个月未发工资,而他的公司已拖欠薪资三个月。尽管他对现状感到无奈,但仍希望稍后能有所改善。
四川的打工人王先生同样面临着拖欠工资的困扰。他依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感叹如今无论哪个行业都难做,老板和员工都在艰难求生。他坦言,有些话自己不敢说,反映出基层员工对现状的无力感。
在江苏昆山,市政工程从业者张伟则对当地经济状况表示担忧。他透露,许多台资企业已关闭或迁移,昆山的人口从320万骤减到200万,短短一年内流失了120万人。台企撤离的原因之一是当地的优惠政策消失,企业负担加重,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即便是留在昆山的企业,生存状况也并不乐观。张伟所在的公司虽然是大型市政单位,但薪资已从过去的一万五至两万降至一万,奖金从去年开始也被取消。他描述道,许多民企因承受不住压力而选择破产。
进入2025年,中国的经济寒冬蔓延至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工资下降、失业人数攀升,企业倒闭潮不断加剧,许多人的生活正受到威胁。尽管中共当局推出了多项刺激措施,经济依旧低迷,外资企业纷纷削减在华业务,这场经济危机已让无数人难以承受。从基层劳工到企业员工,他们的经历生动地反映出中国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