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隐形消失”:中年人面临的35岁就业危机

editor

7 月 23, 2025

在中国大陆的职场环境中,35岁似乎成为了一个无形的“就业门槛”,许多职场人面对这一障碍感到无比艰难。根据近期的报道,许多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的中年失业者,包括一些曾经的公司高管和各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生存挑战。这些曾经的职场精英如今面临着被年轻一代取代的风险,失业后可能彻底从中国职场“隐形消失”。

在猎头行业工作多年的资深顾问安妮指出,40岁已成为中年失业者的明显“卡点”,这一现象在行业内普遍存在。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高管,也难逃这场“中年危机”。许多曾身处核心技术或高级管理岗位的人,如今在职场上却感到困惑,猎头推荐的机会日渐减少,甚至通过人脉获得的面试机会也常常受到用人单位的质疑,往日的“资深”身份如今被视为“高龄”的负担。

在上海的黄金地段,41岁的路总曾是世界500强企业的集团总经理,经过近20年的努力,他的职业生涯在40岁时戛然而止,如今已失业三年。面临失业的现实,他开始尽量减少开支,生活变得极为紧缩。

与路总相似的还有宋飞,他曾在家装企业担任副总,失业后在第160天不得不将自己花11万元购入的名表挂到二手平台出售,以应急支付生活费用。

在北京,45岁的工程师丈夫与妻子董岚昕也在失业的阴影下度日。董岚昕为育儿离职多年,而其丈夫的失业让家庭经济陷入紧张。为了省钱,他们不惜缩减生活开支,甚至连出行方式都从开车改为骑电动车,日常生活变得捉襟见肘。

这些失业的中年人不仅面临经济压力,还常常在家庭中引发矛盾。董岚昕感叹:“我们好像到45岁就成了社会的废人,但这正是家庭的中坚力量。”这样的无奈和不甘在许多失业者心中蔓延。

与此同时,47岁的Sally曾任一家百亿公司的中国区总裁,然而在公司撤出中国后,她也不得不面对失业的现实。尽管拥有不菲的资产,她依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教育负担。

在福建,侯哥曾是国企的设计主管,但在40岁之后历经三次失业,生活变得更加紧张。他选择在图书馆度过时间,以节省开支,甚至为了省钱而只吃馒头。侯哥坦言,面对失业,他对花钱产生了恐惧感,生活中充满了责任,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这群40岁以上的失业者共同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们的经历并不是个例,而是一个正在扩大的社会问题。许多人在经历多次“海投”后,仍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面对着外包化和人工智能的冲击,他们的职业前景愈发渺茫。

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重新回到职场,更多的人被迫转型或创业,或者继续在失业的状态中挣扎。而随着中国延迟退休政策的发布,这些中年人正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他们不仅面临眼前的经济和教育压力,还需担忧未来的养老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