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日报

最新工商动态,权威新闻报道

董明珠拒用海归引发争议,专家解析中共对外人才的疑虑

editor

5 月 3, 2025

在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之际,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言论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她在最近的股东大会上明确表示,格力电器“绝不用海归派”,因为她认为其中可能有间谍。这一表态不仅令外界震惊,也引发了学者们对于其中共高层态度的深度解读。

在4月22日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获得连任,迎来了她在格力的第五个三年任期。尽管她未再担任总裁,但她在谈及人才培养时的言论却成为焦点。她直言不讳地表示,格力将优先选择在国内高校培养人才,而非依赖海归。网络上对此反应热烈,许多网友质疑其言论的合理性,认为这不仅是对海归人才的不信任,也可能是其个人偏见的体现。

对此,旅美资深政论人士唐靖远指出,董的言论反映出中共在面临危机时常常采取的政治策略。中共在遭遇外部压力时,往往会加强内部控制,对外人才的信任度降低。在当前国际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董明珠的拒绝海归派的立场实际上是对中共政策的一种呼应。

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的紧张,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寻求发展,但中共对他们的态度却并不统一。一些海外毕业生逐渐被排除在公务员选拔之外,特别是在北京和广东等省份,海归人士的机会越来越少。唐靖远强调,格力的做法可能会在企业间产生示范效应,进一步推动这种拒绝海归的趋势。

自由主义法学家袁红冰指出,中共一向对海归人士持有怀疑态度,尤其是在习近平上台后,更是强化了这一倾向。随着国家安全部的权力上升和新《反间谍法》的实施,中共对海归的监控和管理愈加严格。袁红冰分析,海归人士的身份被划分为公派与自费留学两类,前者与中共的特务机构有联系,后者则面临被怀疑和监控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董明珠的言论不仅揭示了中共对海归人才的深层次顾虑,也暴露出当前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尽管部分官媒试图为其辩护,袁红冰认为,董的表态实际上反映了中共在国内外政策上的矛盾和困境,尤其是在其对外开放政策逐渐收紧的情况下。

总的来看,董明珠的拒绝海归派引发的争议,既是个人观点的表现,也折射出中共在人才使用上的深层次问题。在一个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中国企业的用人政策无疑将受到更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