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日报

最新工商动态,权威新闻报道

财政危机加剧:全国31省份共推“过紧日子”政策

editor

2 月 28, 2025

2024年,中国的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财政状况堪忧,全部显示出入不敷出的窘境,同时,云南省和黑龙江省的公共预算支出甚至达到了收入的三倍。为应对这一严峻局面,全国31个省份纷纷提出在2025年继续坚持“过紧日子”的政策,降低行政开支,以便挪出更多资金用于支持民生及重大战略。

根据分析,尽管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已接近破产,但在与民众共同面对困境的问题上,政府似乎并不愿意作出实质性让步。回顾至2019年,中共领导人习近平首次提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倡导,时至今日,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这一策略已成为各省份预算报告中的常见口号。

在对各省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5年预算草案的梳理中,可以明显看出,许多地区的支出已经超出了收入,尤其是广东省和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均面临财政入不敷出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和黑龙江的公共预算支出更是超出收入的三倍之多,凸显了地方财政的脆弱。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华裔学者张小刚认为,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已达到无以为继的地步,因此采取所谓的“过紧日子”政策来节省开支。在这种情况下,基层的反应也颇为复杂,有评论指出,各地政府可能会采取各自的方式应对预算危机,而不愿意与民众一起承担苦难。

在此背景下,济南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的一项预算引发热议,该中心计划花费163.71万元人民币为离休干部采购生日蛋糕。许多网友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在广大农民的养老金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政府不应如此奢侈。

近年来,各地政府不断推出新的节省政策,例如安徽省要求文件资料双面印刷,苏州则限制公务出行的车辆使用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紧张。

当然,在国际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助手马斯克对政府进行大规模的预算削减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系列变化让人不禁对比中美两国的财政处理方式,许多网友对此调侃道,中共的“过紧日子”不过是表面的做戏。

与此同时,尽管政府强调要“过紧日子”,但审计报告显示,许多地方政府依然存在违规支出,包括无预算、超预算及会议、培训等开支问题,显示出财政管理的混乱。

上海财经大学的教授表示,预算的法律约束性较弱是导致此类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尽管每年审计都有发现,但由于预算执行的法律约束力不足,许多违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

在公众层面,许多民众表达了对政府财政管理的不满,呼吁希望与政府一同分享经济的成果,而不是单方面承担财政危机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