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日报

最新工商动态,权威新闻报道

重庆北碚区监控升级:近3万摄像头与“邻里监督”引发争议

editor

3 月 12, 2025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多个地区的维稳措施显著升级。重庆北碚区主动披露,已在辖区内部署了2.79万个监控摄像头和245个感知设备,构建了一套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系统。此外,区内还有超过一万名网格员参与这一维稳网络。

据北碚区委书记林旭阳介绍,这一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处理了超过55万起事件和108万项任务,且任务办理率达到了100%。不过,对于事件的具体内容,官方并未透露详细信息。一位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摄像头主要用于监控居民的日常活动,包括街道上的行人、教会信徒的聚会以及民众的维权活动。他指出,这一监控网络早已存在,并被称为“天网”,在农村则称为“雪亮工程”,其目的是全方位监视民众的生活。

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监控技术市场。研究公司IHS Markit早在2019年就指出,全球四分之三用于面部识别的服务器均由中国购买。此外,北碚区还建立了一个由4218名网格长和各类网格员组成的治理团队,整合了党员志愿者及新就业群体等一万多名力量,进一步加强了社区管理。

在厦门市,当地政府也推出了“近邻监督”模式,在多个镇和村设立工作室,雇佣居民作为“近邻监督员”,负责监督周围邻里的行为。这一做法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评论称其回归了“文革”时期的监控风气,并有网民将其比作“朝阳大妈的厦门版”,指责其侵犯隐私权。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许多地方的网格员也面临薪资拖欠的问题,部分地区的网格员甚至被迫离职。在这一背景下,基层政府试图通过动员民间力量来降低行政成本,利用这些“邻里监督员”进行监控。

时事评论员邢天行对此表示,中共长期以来对自身政权的脆弱感到不安,因此不断加强对社会的控制。然而,这种过度的监控措施可能会加深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成为促使社会变革的催化剂。随着民众对监控的忍耐度降低,或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