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日报

最新工商动态,权威新闻报道

金融巨鳄落马!曾掌援外贷款的前银行行长吴少华被调查

editor

2 月 8, 2025

2025年初春,中国银行业迎来了一则震动性的消息——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吴少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和调查。这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特别是考虑到他曾在中国与国际间的多边合作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

据中共纪委国家监委驻进出口银行纪检监察组及湖北省纪委监委通报,吴少华于2025年2月6日晚被留置调查。尽管吴少华在2014年后已离开中国进出口银行,前往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担任要职,但其过往经历却与中共政府的对外“大撒币”战略紧密相连。

据知情人士透露,吴少华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曾于2008年至2011年担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在此期间,他负责监督多项援外优惠贷款项目,并推动中国及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互联互通工程。这一职位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直接参与了中国与多个新兴市场的金融合作,更因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核心作用而备受瞩目。

值得注意的是,吴少华在中国新年假期前被留置调查的消息很快登上财新网头条,揭示出他近年来在国际组织任职的情况。有消息称,2012年吴少华转任进出口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并率团队出国访问;而在巴黎分行成立后,他又于2014年获任该行行长,成为该行第一家海外分行的关键人物。

此外,在吴少华之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已有其他官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被调查。2022年1月,原北京分行行长李莅和天津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王法德先后落马,前者在2019年由上海调任北京,后者则在担任宁波分行和天津分行行长期间被查。

评论员李林一指出,吴少华所涉业务与援外贷款密切相关。作为中国对外金融合作中的重要人物,他的调查无疑揭示了中共当局在“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项目中可能存在的严重贪腐问题。“大撒币”的背后不仅给受援国带来了腐败和债务负担,也为中国国内官员创造了巨大的贪腐机会。

时至今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上台后便以对外“大撒币”著称。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衰退、地方债务高企等多重挑战,但习近平仍坚持在国际舞台上推出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例如,在去年9月的北京“中非合作论坛”开幕式上,他宣布未来三年将提供3,6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而在同年11月于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G20领导人峰会上,他又承诺为“一带一路”新增高达7,8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在吴少华之前,另一位名为吴少华的人物同样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据称,这位前中国光大集团副总经理与现任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同名但不同人,这引发了媒体和公众对姓名巧合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多关联性的猜测。

此次吴少华被调查不仅反映了中共高层在推进对外合作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更揭示了金融体系内部治理的必要性。随着进一步调查结果的公布,这场风波将如何影响中国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关系,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