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星级酒店面临困境:会议经济崩塌引发行业大洗牌

editor

8 月 12, 2025

近年来,中国高星级酒店行业的“会议经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这一领域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进入2025年,企业纷纷压缩差旅预算,加之线上会议的崛起与经济压力的加大,使得高星酒店的会议室空置率上升,营收锐减。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市的住宿和餐饮业在2025年上半年面临严峻挑战,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7.3%,总利润降幅则高达92.9%。平均每家企业的利润不足4万元,几乎无法覆盖员工的基本费用,许多高星级酒店经营如履薄冰。

不仅仅是北京,全国范围内的高星酒店业务同样遭遇重挫。2025年,大部分酒店的会议业务收入远不及2019年的水平。往年热闹的京郊度假村千人大会如今已成往事,连无锡、常州等城市的酒店也面临会议室场地费难以收回的困境。

高星级酒店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客房、餐饮和会议三大支柱。然而,随着疫情的持续影响,会议经济的崩塌已不再是个别现象,成为了行业的普遍现实。回顾2007年,北京国际饭店的会展部门仅靠年终会议就能带来500万元的收入,而到2012年,公务会议在国内会议市场中占比达到23%。可自2013年起,会议经济便开始走下坡路,受疫情与政策影响,行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会议经济的衰退与企业成本控制紧密相关。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多个行业,包括金融、互联网与房地产等,普遍降低差旅预算。以字节跳动和蚂蚁集团为例,它们相继出台严格的差旅政策,限制员工出差次数与预算,反映出大企业对成本的重视。

整体数据显示,2024年A股上市公司的差旅费用人均同比下降近3%,相较2019年更是下滑了近15%。企业严控差旅预算的原因在于其占运营成本的10%至40%,而隐性成本更是难以预测。

与此同时,线上会议的普及进一步加剧了高星酒店的困境。2024年,全球云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已达200.9亿元,预计在2031年将超过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3%。企业通过线上会议,不仅节省了差旅费用,也对高档酒店的需求造成了更大的冲击。

种种迹象表明,高星酒店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2025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酒店总数已达34.87万家,其中五星级酒店仅占0.5万家。然而,会议室的闲置使得高标准设施成为负担,许多酒店如万豪旗下某万怡酒店甚至被迫关闭行政酒廊。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中国酒店的RevPAR同比下降8%,预计这一趋势在夏季将更加严峻。专家警告,若不加速向中档市场转型,高星酒店面临三分之一关闭的风险。

德勤的分析指出,会议经济的衰退类似于日本曾经历的房地产调整,国内需求不足将持续,酒店业需转向服务消费,如婚宴和休闲商务,以刺激增长。预计2025年旅游业的增长仅在2%至5%之间,远低于年初的预期。

仲量联行的报告也显示,由于地缘政治变化和全球挑战,酒店销售下滑18%,平均房价降幅达到19%。这一切都表明,高星酒店需要聚焦高端国际客源,以弥补国内会议经济的缺口。Brand Finance的数据同样令人担忧,显示中国酒店品牌价值在2025年将降至26亿美元,同比下降19%。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会议经济的消亡意味着结构性转变,酒店业若不主动创新,将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