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30日下午,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召开了一场座谈会,主题为“从焦虑到渗透:TikTok如何伤害我们孩子的心理健康与资讯安全”。会上,专家们深入分析了TikTok的商业模式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潜在危害。
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的法案政策主任刘李俊达指出,TikTok在全球拥有超过10亿用户,青少年是其主要受众。该平台的算法设计极为激进,用户在短短20分钟内可能就会接触到大量关于自残或自杀的内容。他强调,TikTok的成瘾性设计让孩子们无法自拔,用户的隐私也受到严重侵犯,平台在不断搜集用户数据的同时,过度侵犯了他们的个人空间。
刘李俊达详细分析了TikTok的成瘾性特征,包括无限滑动的“为你推荐”功能,这一机制使得用户在短时间内便能看到符合自己兴趣的视频,并逐步缩小内容范围,推送超个性化的内容。此外,平台利用间歇性奖赏机制,不断制造惊喜,促使用户形成习惯回路,导致上瘾。
他还指出,TikTok对用户隐私的侵犯行为相当严重,包括主动收集用户的贴文和点赞数据,以及被动获取用户的停留时间、滑动速度和情绪状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失去了对自己信息的控制,平台以“同意才能使用”为条件,剥夺了真正的知情同意,而用户的身份信息也在不断被算法塑造。
国际特赦组织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指出,TikTok的商业模式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及其他人权。它被设计成一个容易上瘾的平台,许多年轻用户在平台上沉迷于讨论、浪漫化甚至鼓励忧郁、自残和自杀的内容,形成了心理健康的负面循环。
与此同时,台湾民主实验室的研究员Eric Hsu也对TikTok的吸引力进行了分析。他认为,TikTok因其内容多样性、信息消费的便捷性和独特的社交机制,深受青少年喜爱,但其算法的安全性却令人质疑。Eric提出,使用TikTok的青少年对统一议题的看法往往感到无力,认为台湾难以抵御中共的军事威胁,甚至可能选择放弃抵抗。
在探讨TikTok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时,Eric指出,该平台利用国内议题挑起负面情绪,削弱公众对民主制度的信心,强调生活现状的不满,并塑造两岸统一的正面形象。此外,频繁使用TikTok的青少年更倾向于对中共持正面态度,降低了对台湾现有制度的满意度。
在心理健康方面,临床心理师李炯德指出,青少年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导致上瘾、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和睡眠不足,从而引发忧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李炯德建议父母应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价值感和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此外,台湾“不会教小孩行动联盟”秘书长周雅淳也分享了社交软件对儿童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强调家庭中建立信任与沟通的重要性,探讨亲子间的网络使用规范及潜藏的风险。
刘李俊达呼吁社会各界应关注TikTok带来的危害并采取行动,建议父母与孩子共同协商网络使用规则,要求政府制定数字平台治理法规,并号召更多人参与改善TikTok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