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黄锦辉提出 「引入 DeepSeek 进驻香港」 的提案,冀推动人工智慧(AI)技术落地,并强调港版 DeepSeek 的数据将来自内地和香港,未来回应政治问题时亦会完全遵循内地标准。此举被视为香港在 AI 发展上的新一步,但亦引发外界对资讯审查及数据流动的关注。
AI 大模型落地香港? DeepSeek 需解决「数据过河」问题
内地 AI 公司 深度求索(DeepSeek) 近期成为焦点,其技术能力备受瞩目。黄锦辉表示,他将于两会期间提出 「促成 DeepSeek 进驻香港」 的建议,并认为此举将推动香港 AI 技术发展,亦有助中国人工智慧技术的「国际化」进程。
然而,该计画在具体执行上仍面临技术及政策层面的挑战。 「数据过河」 成为落地关键,黄锦辉指出,由于内地与香港在制度、数据管理上有所不同,需确保 内地与香港的数据能够流通,并用香港的数据来训练模型,以确保 AI 在香港的适用性与精准度。
回应政治问题?黄锦辉:港版 DeepSeek「按内地标准」审查
被问及港版 DeepSeek 在处理政治敏感问题时,会否与内地版本有所不同,黄锦辉 明确表示,未来香港版的 AI 内容审查将完全「跟足内地标准」,即:「能回答的就回答,不能回答的就说『暂时不能回答』。」这意味着,港版 DeepSeek 可能会与内地的 AI 系统采取相同的言论过滤机制。
目前,内地的 AI 产品,包括百度的 文心一言 和 阿里的通义千问,都已经设有严格的内容审查机制,涉及政治、社会议题时,经常会出现「无法回答」的提示。若港版 DeepSeek 亦依循同样标准,未来香港用户在询问某些议题时,将可能面临与内地用户相同的资讯管制。
科技发展 vs. 言论自由?港版 AI 的发展前景引关注
近年来,香港积极融入 粤港澳大湾区,并加强与内地在科技创新上的合作,AI 领域更是重点之一。然而,随着 AI 技术涉及大量数据及内容监管,香港在数据流通与言论自由之间,将如何平衡?这无疑成为 DeepSeek 进驻后的一大关键问题。
此外,「数据过河」 也关系到 AI 的训练与监管,若港版 DeepSeek 主要依赖内地数据进行训练,是否会影响其对香港本地语境及用户需求的适应能力? 此外,香港是否仍能维持一定程度的内容自治,而非完全复制内地模式,也成为讨论焦点。
科技合作与监管平衡,黄锦辉另提「跨境 AI 产业发展」建议
除了 AI 产业发展,黄锦辉还提出了 促进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的其他建议,包括:
简化内地与香港官员的往返审批,促进两地科技合作
设立专项机构,协助内地科技企业「出海」及投资基金跨境流动
推动中医药产业的专业管理体系
建立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框架
建构地方智能治理体系,促进 AI 在城市治理的应用
其中,针对 AI 的具体应用,他特别强调香港应该发挥其 「桥梁」 角色,为内地 AI 企业提供国际市场机会,但同时 「过河」的数据如何管理,将是未来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