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计划于7月15日正式实施其所谓的“网络身份证”政策,标志着中国网民将被要求进行实名登记。根据新规,用户需通过官方发放的“网号”和“网证”在需要实名认证的网络平台上进行操作。这一举措可能会引发广泛关注,因其被认为是中共建立国家级“中央监控式全景监狱”的一部分,意在加强对网络言论和行为的管控,涉及中国11亿网民的网络空间。
中共公安部、网信办等六个部门联手出台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目前已上线实名登记申请平台。申请者需提供居民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台往来大陆通行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或护照等证件,并需进行人脸识别及绑定手机号码,未成年人也被要求申请。
此外,新的数字身份证已与超过400款应用程序连接,包括主要的网络平台以及政务服务、教育考试、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等行业。尽管中共官方声称该政策为“自愿性质”,并不会限制未登记用户的网络使用,但许多观察者对此表示担忧,认为未来可能会逐步强制推行。互联网大数据观察者曹磊指出,这是一个分阶段推进的监控系统。
清华大学社会学者张宏指出,尽管网络实名制理论上能够减少诈骗和恶意账号,但从手机实名制到现在的网络新身份证,犯罪行为并未显著减少,反而银行存款盗窃事件依然频繁。法学教授劳东燕则指出,网号与网证制度实际上是将原本针对涉嫌罪犯的侦查措施扩展至普通人,这显然与法律原则相悖。
许多网民对此表示不安,东莞的民众陈小平表示,实名制的全面推广使网络自由空间越来越狭窄,发言时不得不小心翼翼,生怕被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