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之际,中共计划于9月3日在北京举行盛大的抗战阅兵式。近期,中共官方频繁宣传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同时贬低国民政府的抗战贡献,引发多位专家的质疑和批评。
中共最大党媒《人民日报》于8月25日发表了一篇由中央党校研究员撰写的文章,重申习近平关于中共在抗战中所扮演的角色,称其为“抗日战争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和政治领导核心”。对此,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的研究员沈明室指出,北京显然希望主导抗战的叙述权,但抗战时期的真正主力是国军与日军之间的激烈战斗。
沈明室进一步分析,抗战结束时接受日军投降的代表是中华民国政府的代表,而当时中共尚未成立。他强调,中共试图声称自己在抗战中主导一切,其实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行为,背后是对抗战话语权的抢夺。此外,他指出中华民国至今仍保持有邦交国,而中共却试图借助混淆视听来取代这一主权。
台湾励志协会执行长赖荣伟则形容中共的抗战纪念宣传为“令人啼笑皆非”,并指出,阅兵式体现了中共作为独裁政权的本质,显示出其更看重军事力量而非人民的福祉。与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时期的阅兵相比,习近平已多次打破惯例,成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举行阅兵次数最多的领导人。
赖荣伟指出,习近平此次阅兵的背景是其政权面临危机,他需要向全体国民展示自己仍然掌握军权,同时向民众发出警告,提醒他们小心反抗,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的苏紫云也提到,北京举行阅兵的目的在于重新定义历史,强调政权的正当性。他指出,中华民国在二战期间与美、英、法、苏等国并列,作为对抗侵略的正牌国家,而中共的行为试图扭转这一认知。此外,阅兵也被视为中共对内稳定的手段,借此转移对经济下行的关注,同时向台湾、美国及欧洲传递威胁信号。
在此背景下,中共社会科学院下属的中国历史研究院也于8月22日发布文章,批评国内“国军粉”对抗战历史的解读,试图削弱国民党的抗战贡献。沈明室对此表示,中共对“国军粉”的担忧反映出其对历史研究的恐惧,认为这一研究可能对中共的统治产生影响。
临近抗战纪念日,中共海警船近日在金门附近水域进行挑衅,遭到台湾海巡署的驱离。赖荣伟表示,中共在纪念反侵略历史的同时,却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这种双重标准让其抗战阅兵显得极为讽刺。
中华民国大陆委员会在8月14日发文指出,在对日抗战期间,中共采取了“一分抗日、二分应付国民政府、七分壮大自己”的自利策略,并一再扭曲抗战历史,声称抗战是由其领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