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3阅兵临近,官方不断释放“强军”“强国”的宣传信息,强调展示先进装备与国防现代化成果。然而在盛典背后,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却愈发凸显:青年失业率走高、居民收入承压、基层治安事件频发。这种反差使阅兵的耀眼光环更显刺眼。
青年失业率飙升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7月16至24岁(不含在校)青年失业率升至17.8%,较6月的14.5%明显走高,25至29岁人群失业率也边际上行。专家指出,高学历青年求职难、就业岗位结构失衡,正在成为社会稳定的潜在隐忧。大量毕业生徘徊在“实习—短工—失业”的循环中,形成所谓“青年躺平现象”。
居民收入与生活压力
在房地产低迷、消费需求疲弱的大背景下,许多家庭面临收入增长停滞甚至下降。北京居民高先生表示,为避免阅兵期间交通管制,他和家人计划外出旅游,“这种活动看似隆重,对老百姓而言却是添堵”。类似的声音在社交媒体上不断出现:有人抱怨“买房难、上学贵、看病累”,却被迫为一场军事表演让路。
治安事件的暗流
今夏四川江油“校园霸凌事件”激起大规模围观与冲突,凸显基层司法与治理的信任赤字。与此同时,北京墙体上的民主标语、偶发的社会报复性案件,也让市民感受到潜藏的不安。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事件并非孤立,而是经济下行与社会矛盾叠加的结果。
盛典与现实的反差
阅兵作为国家叙事的一部分,本应体现自信与凝聚力。但在大量市民眼中,耀武扬威的坦克与导弹,与自己找不到工作、收入停滞、孩子教育和医疗成本高企的处境形成强烈对比。社交平台上有人写道:“军力再强,也不能替我交房贷。”
当局显然希望通过阅兵转移社会焦点,强化民族主义与集体荣誉感。然而,从青年失业到治安焦虑,这些问题无法通过一次盛典掩盖。正如一名教师所言:“真正的安全感,不是电线杆有人把守,而是年轻人有工作,百姓敢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