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导致民众资产缩水高达80%。在这种背景下,官方对最近四中全会的反应异常沉默,然而,社交媒体上却流传着有关中共高层权斗和政治变局的种种猜测,似乎经济危机为这种讨论提供了温床。
经济学家向松祚的早期警告再度被提起,他在2019年的演讲中指出,经济下行已成为共识,且其压力正在不断加大。他提到,中金公司前CEO朱云来的观点,指出中国的总债务已达到惊人的600万亿人民币,这个数字不仅反映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债务泡沫,也揭示了中国经济模式的脆弱性。
向松祚强调,居民债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担是这笔巨额债务的主要构成部分,这种不透明的债务结构是中国长期依赖投资和信贷扩张来推动GDP增长的直接结果。他指出,当前中国最赚钱的公司往往是垄断性质的烟草和房地产企业,显示出经济结构的单一脆弱性。
他还提到,房地产市场的市值高达65万亿美元,占据了中国老百姓财富的80%。然而,这种依赖于房地产的财富模式面临巨大挑战,未来真实的市场需求何在,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财经博主“Tom”分析称,向松祚的警告正在变为现实,资产泡沫破裂对社会信心的打击是致命的。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曾警告“明斯基时刻”的风险,指的是市场突然意识到资产贬值时,信心崩塌引发的疯狂逃离,导致资产价格暴跌。向松祚进一步指出,若继续依赖债务和金融游戏,中国可能会迎来全民信心的崩塌和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
在地方政府方面,今年已发行的地方债超过8.5万亿元,反映出地方财政流动性严重不足。财经博主“boss时政经济”分析认为,这些地方债并非健康的投资信号,而是为了应对债务危机而采取的“续命措施”,进一步验证了宏观债务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地方债务的构成显示出地方财政面临的巨大压力,许多投资项目缺乏收益,导致新债务未能有效偿还旧债。这种以未来债务换取当下增长的模式,最终将加重未来的债务负担,印证了向松祚的担忧。
此外,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困境日益严重,连偿还日常运营和供应商款项都变得困难。这种情况不仅暴露了地方财政的真实状况,也暗示着中国经济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摆脱对债务扩张的依赖,实现内生增长。
总之,当前的经济形势严峻,信心崩塌的风险随时可能爆发。要避免“明斯基时刻”的到来,中国亟需一场深刻的经济转型,确保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