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月的到来,中国的部分中小银行开始显著下调其存款利率,最高降幅达到50个基点,涉及的存款期限从三个月到五年不等。这一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重庆、广西、黑龙江、湖北和云南等地的多家银行中尤为明显。
具体来看,重庆富民银行于3月5日正式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从2.70%降至2.60%,而五年期定期存款则从2.60%降至2.50%。这已经是该行在2025年内进行的第二次利率调整。
同样,广西浦北农村商业银行在3月1日对人民币存款利率进行了相应调整,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55%,而五年期利率则降幅更大,从2.05%降至1.60%。黑龙江北安农村商业银行也于同日将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1.95%降至1.85%,降幅为10个基点。
云南元江北银村镇银行则在3月1日起对其多个存款产品的利率进行了调整,活期存款利率由0.35%降至0.20%,三个月期到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也分别降至1.10%、1.30%、1.60%、1.80%、2.30%和2.50%,其中降幅均达50个基点,使得该行的长期定期存款利率首次跌破“3字头”。
此外,湖北省的多家农商行也在3月1日调整了部分存款产品的利率。例如,南漳农村商业银行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2.20%下调至1.90%,降幅为30个基点。
整体来看,这些中小银行的利率调降主要集中在活期存款以及三个月到五年期的定期存款,长期存款产品的降幅最高达到50个基点。尤其是一些农商行的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2字头”以下,这使其相较于国有大行的同期限存款利率优势不再明显。
根据金融行业的专家分析,这一趋势反映出中小银行面临的净息差压力日益加大。中信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指出,中小银行由于客户基础相对薄弱,更依赖于高成本的存款,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也更为突出。随着新贷款利率的持续走低以及存量按揭利率的下调,银行的资产收益进一步受到压缩,因此下调存款利率成为中小银行缓解压力的一种主动选择。
在银行业整体净息差较低的背景下,中小银行正面临更大的压力,降低负债成本以稳定净息差成为当务之急。根据监管部门的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继续下行,城商行和民营银行的降幅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各类银行仍然有可能下调存款利率,而中小银行由于负债成本高、净息差压力突出,可能会更积极地进行利率调整。尽管存款利率的降低在短期内可能提升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但从长期来看,存款外流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普通储户可能会感受到存款收益的下降,从而影响到其购买力。对此,网民们对此表达了不同看法,一些人表示,即便利息降低,为了安全和便利,仍然愿意存一部分钱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另一些人则对降息是否能真正刺激消费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