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复牌首日股价大跌,市场担忧收购计划与技术瓶颈

editor

9 月 11, 2025

在2025年9月9日,中芯国际(688981.SH)复牌首日便遭遇重创,股价开盘时下跌超过11%,市值在短短一天内蒸发了约800亿元人民币。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是公司在前一晚公布的收购计划引发的市场担忧。

中芯国际计划以每股74.2元的价格发行新股,收购其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49%的股权。然而,这一发行价较停牌前的收盘价折让约35%,引发了市场对于股权稀释的担忧。停牌前,该公司的股价曾一度达到历史高位119.22元,而此次定增的发行价显然偏低,令投资者心生疑虑。

截至当天收盘,中芯国际股价下跌10.26%,报102.99元,市值较前一交易日减少了约930亿元。分析指出,尽管中芯国际希望通过收购实现全资控股中芯北方、整合12寸晶圆代工产能,但股价的暴跌显示出市场对这一策略的消极反应。

与此同时,投行摩根士丹利的最新财测报告也为中芯国际的前景蒙上阴影。报告显示,由于良率持续偏低,中芯国际2025至2027年AI GPU业务收入预估大幅下调超过五成。根据新预测,该公司在未来几年的AI GPU收入将远低于之前的预期,分别为5,850万元、9,400万元及1.36亿元人民币。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指出,中芯国际目前主要代工华为的Ascend 910B芯片,每月产能约7,000片晶圆,但良率仅为30%。虽然预计到2026年将转向更先进的910C芯片设计,但由于技术限制,良率的提升仍面临重大挑战。

此外,尽管中共政府已对中芯国际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推动其技术进步,但短期内的产能和收益增长仍将受到技术瓶颈的制约。分析人士认为,若良品率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中芯国际可能将继续面临“规模增长但效益停滞”的困境。

中芯国际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提供从0.35微米到28纳米的多种芯片代工和技术服务,实际控制人为中共国务院国资委。当前的市场反馈无疑对该公司未来的发展和投资信心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