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大陆的外卖市场竞争似乎已趋于平静,但其余波仍在不断发酵。京东集团最新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虽然总营收同比增长了22.4%,达到3567亿元,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51%,仅为62亿元,几乎“腰斩”。这一“割裂”的财报反映出京东在外卖市场激烈竞争中付出的沉重代价。
京东的财报将业务划分为三大板块:京东零售、京东物流和新业务,其中新业务涵盖京东外卖、京东产发、京喜及海外业务。令人吃惊的是,京东在新业务上的亏损高达148亿元,调整后的净利润也同比大降49%,仅为74亿元。
为在这场外卖“烧钱”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京东在今年4月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补贴,以提升外卖服务品质。随着全职骑手队伍迅速扩展至15万人,京东还开始为骑手缴纳社保,进一步增加了运营成本。这一系列巨额支出不仅令京东的利润大幅缩水,也对现金流造成了严重影响,二季度自由现金流降至22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96亿元暴跌55%。
业内分析指出,京东外卖的巨额亏损正是导致其整体利润下滑的主要因素。尽管京东是国家补贴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但这种补贴终究不会长久。若京东继续依赖这种模式,一旦补贴政策收紧,势必会陷入困境。
面对淘宝闪购和美团外卖在日订单量上不断刷新纪录,京东却选择了收缩补贴力度,并表示“反对内卷”,将重心逐渐转向线下。这样的策略转变使得中小商家成为了外卖大战中的真正受害者。许多中小型商家被迫承担高达70%至80%的补贴压力,生存环境愈发艰难。
有分析指出,外卖大战的本质并非单纯争夺市场份额,而是抢夺“流量入口”。电商平台并未推出专门的外送应用,而是在主应用中集成外卖功能,以便通过外卖引流至其他电商业务。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研究员刘志成表示,平台的算法和数据利用优势导致了不公平的价格行为,诸如“大数据杀熟”等问题成为了用户和商家面临的挑战。
这场外卖大战不仅是商业模式的较量,更是对平台垄断与市场公平的深刻检验,未来的发展将如何走向,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