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引发的通缩危机:中国经济的恶性循环

editor

7 月 15, 2025

在中国,诸如汽车、外卖、咖啡和房地产等多个行业正面临一种反复出现的现象:企业急于进入市场并通过激烈的价格竞争来求生存。这种趋势引发了经济学家的担忧,认为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中国的通货紧缩局势。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在最近的网络研讨会上指出,针对2,500家上市公司的研究显示,尽管交易量有所增加,但企业的价值却受到通缩压力的严重影响。她强调,如今许多公司表面上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实际上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难以确保持续经营所需的收入。

这种激烈且无效的竞争模式被称为“内卷式”竞争。虽然这种趋势使消费者的购买价格降低,然而也引发了对经济陷入通缩恶性循环的担忧,可能导致企业进一步裁员。

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表示,内卷现象既是“中国模式”的一个特征,同时也是其缺陷。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0.1%,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下降2.8%和2.9%。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消费需求持续疲软,中国多个行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企业为了刺激销售,纷纷通过降价促销来吸引消费者。然而,商品价格的下跌导致企业利润减少,迫使它们削减员工工资或进行裁员。就业市场的不稳定又进一步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形成了一个不断恶化的通缩循环。

Natixis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学家许建伟在研讨会上警告,预计下半年情况可能更加严峻,特别是制造业利润的持续下降将使更多家庭面临压力,找工作将变得更加困难。

电商平台的价格战同样引发关注。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在7月初推出了大规模的补贴活动,让用户几乎可以“免费用餐”,引起了广泛讨论和用户的热烈反响。而其竞争对手美团则迅速调整策略,推出了更加优惠的促销活动。

咖啡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甚至出现了售价低于矿泉水的咖啡。美国咖啡巨头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持续下滑,因其咖啡价格维持在每杯约30元人民币,而瑞幸咖啡等竞争对手的价格仅为9.9元。

麦格理的胡伟俊指出,在缺乏强有力政策刺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可能难以摆脱这种螺旋式通缩的困境。为了实现增长目标,北京需要推出大规模的需求刺激措施,以改善国内需求,从而缓解材料生产商和互联网巨头之间的价格竞争。

然而,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及其团队则表示,政府的高债务水平可能会限制积极财政扩张的能力。同时,海曼资本管理公司的创办人凯尔·巴斯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正面临多重危机,包括房地产、银行业和青年失业等问题,且当前的经济形势难以管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如何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成为了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