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买家的抢购潮中,中国的出口数据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6.9%,达到3060亿美元,3月份的年增幅更是达到了13.5%。然而,这样的出口增长也暴露出中国经济的脆弱性,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加剧,经济放缓的预期愈发明显。
许多中国出口商开始尝试转向国内市场,以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然而这一转型之路并不平坦。以南昌凯悦服饰的万老板为例,他在服装行业已有18年历史,客户主要集中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国内市场的占比仅为10%。万老板意识到,要在国内市场立足,他必须克服对这一市场的不熟悉感。最近,他开始在中国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并在电商平台上架产品,以期吸引更多的国内消费者。
与此同时,中共政府的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偏向于传统的建筑和制造业,缺乏对消费促进的有效措施。尽管政府降低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并对线上购物平台提供补贴,但这些刺激措施似乎效果有限,家庭消费依然疲软。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之一。2025年第一季度,房地产投资下降了10%,商业住宅销售额也下降了3%。经济学家指出,信心不足以及房地产和股市的崩跌导致了负财富效应,使得消费者在支出上变得更加谨慎。
北京当局希望通过补贴政策来提振零售额,但缺乏必要的改革措施使得消费者对未来的信心依旧不高。分析师指出,当前的补贴政策未能触及社会所需的深层次改革,反而在短期内牺牲了长期的经济健康,导致了物价持续下跌和通货紧缩的压力。
第一季度的官方消费品价格指数显示,食品杂货等商品价格同比下降了0.1%。制造业的产量远超国内需求,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价促销来吸引消费者,这进一步加剧了通缩的压力。
如今,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和消费低迷的双重挑战,中国的未来经济走向依然令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