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多地国有企业纷纷挂牌出售大量房产,标志着一场由债务压力驱动的资产大清理。这一现象并非个别企业所为,而是反映了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尤其是在房价尚未触底的背景下。从北京西城区的黄金地段到四线城市的住宅小区,国企的抛售行为向外界传递了重要信号。
以北京天恒置业集团为例,该公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111套房产,转让底价从106万元到1397万元不等,总金额超过3.3亿元。这些房产分布在西城区、海淀、朝阳、大兴等多个区域,其中挂牌价最高的一套房产位于西城区,标价高达1396.89万元。然而,数据显示,该小区的二手房挂牌价在过去三个月内已经下跌41%,反映出市场的疲软。
天恒集团的抛售并不是偶然。根据接近该企业的消息人士透露,这些房产大多为集团的自有资产,包括开发项目的剩余房源和用于出租的物业。为了缓解流动性压力并优化资产结构,天恒集团决定将这些“沉睡资产”出售,以回收资金并降低进一步的资金贬值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该集团在2023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13.4%,净利润更是出现亏损。
与此同时,其他国企也加入了抛售行列。例如,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正在出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多套房产,单套售价约300万元。此外,该公司还在出售位于四线城镇的大量住宅,这些房产的市场价低于周边同类房屋的挂牌价,显示出国企“去地产化”的趋势正在加速。
这一集中的抛售现象不仅限于北京,广州、山东等地的多家国有企业也纷纷挂牌出售房产。广州红棉现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广州地铁集团等企业的抛售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涉及住宅和车位,反映出国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困境与压力。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波国企的资产甩卖并非单纯的市场行为,而是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和防止资产贬值。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地方财政的压力也在加大,国企不得不采取措施来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
宏观数据显示,最近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全国范围内的住宅均价持续下滑,二手房价格已连续41个月环比下跌,市场的寒意愈发明显。专家指出,面对高库存的二手房市场,国企的抛售行为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未来的房价走势依然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