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银行近年来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如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不满。这家国有控股的上市银行在2014年向内部员工推出该计划,成功募集资金达3.92亿元。然而,随着股价的暴跌,许多员工的投资几乎化为乌有,面临严重亏损。
据报道,许多员工曾在银行上市前被要求贷款购买股份,每人投入约10万元,而如今他们的投资已跌去超过80%。一些员工通过媒体表达了对这一情况的不满,指出自己曾相信这是一项福利,然而现实却让他们感到失望。
甘肃银行成立于2011年,并于2018年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甘肃省首家上市银行。起初,股价曾一度上涨至3.15港元,但自那时起便持续下滑。截至2024年2月28日,该行的H股股价已跌至0.231港元,较上市发行价跌幅高达91%。在这样的背景下,员工持股计划的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监管规定,员工持股资金应来源于合法薪酬,金融机构不得为员工购股提供贷款。然而,有前员工透露,银行曾安排员工通过消费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来购买股份,这一做法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员工持有的内资股由于未开通港股通,无法在二级市场自由交易,导致许多人无法变现自己的股份。
更为严峻的是,自2018年首次分红后,甘肃银行已连续五年未进行现金分红,使得员工的持股变成了“死钱”。一些员工表示,他们的投资现已缩水至不足2万元,呼吁银行制定退出方案,但迄今未收到明确回应。
此外,部分持股员工甚至未能获得正式的股权证书,这样的不规范操作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困扰和不满。尽管媒体多次尝试联系甘肃银行相关部门寻求回应,但截至目前,该行对此事仍未作出公开说明。
这场员工持股风波不仅影响了内部士气,也引起了市场对甘肃银行公司治理及稳定性的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甘肃银行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来恢复员工信心,并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